地中海型貧血 (Thalassemia)
地中海型貧血 (Thalassemia)是血液科非常核心且在台灣相當重要的疾病,無論是臨床實務或內專考試都佔有一席之地。 在我們開始之前,請務必記住: 我們所有的討論內容僅供學術交流與考試準備之用,絕不能直接應用於真實的臨床病人照護。所有臨床決策都應基於對病人的親自評估、最新的醫療指引以及與主治醫師的討論。 現在,讓我們系統性地拆解 Thalassemia 這個主題。 海洋性貧血 (Thalassemia) 總覽 1. 定義與病生理學 (Definition & Pathophysiology) 海洋性貧血是一種 遺傳性 的血紅素病變 (Hemoglobinopathy)。其核心問題在於 血紅素球蛋白鏈 (globin chain) 的合成量減少或完全缺失 ,導致血紅素的製造出現「量」的不足。 核心概念: 正常的成人血紅素 (HbA) 是由兩條 α-globin chain 和兩條 β-globin chain 組成 (α2β2)。Thalassemia 的問題是其中一種或多種 globin chain 的產量不夠,造成鏈的 不平衡 (imbalance) 。 病生理機轉: 無效的紅血球生成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在骨髓中,未配對的過量 globin chain 會沉積在紅血球母細胞內,形成包涵體 (inclusion bodies),這會導致細胞膜損傷,使大量紅血球母細胞在成熟前就凋亡,無法順利進入周邊血液。 溶血 (Hemolysis): 少數能成熟並進入循環的紅血球,其細胞膜也因含有包涵體而變得脆弱,容易在脾臟被破壞,導致血管外溶血,縮短紅血球壽命。 與鐮刀型貧血的區別: Thalassemia: 量的問題 (globin chain 製造不足)。 Sickle Cell Anemia: 質的問題 (globin chain 結構異常)。 2.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全球主要分佈於地中海地區、中東、東南亞,形成所謂的「地中海貧血帶 (Thalassemia belt)」。 台灣本土數據: 台灣是好發地區之一。根據統計, 台灣約有 6% 的人口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 ,其中以甲型 (α-th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