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Jaundice)
黃疸 (Jaundice)不僅是一個常見的臨床表徵,更是醫師國家考試中,鑑別診斷思維的絕佳考題。它橫跨了血液、肝膽、腸胃、感染等多個次專科,必須建立一個清晰的思維框架。
第一步:定義與病生理機轉 (Definition & Pathophysiology)
原料產生 (Production): 約80%的膽紅素來自於衰老的紅血球。紅血球在網狀內皮系統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主要在脾臟) 被破壞後,血紅素 (Heme) 釋出。 Heme 經由 Heme oxygenase 轉化為 Biliverdin (膽綠素),再經由 Biliverdin reductase 轉化為 未結合型膽紅素 (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 。UCB 是脂溶性的,在血液中需與白蛋白 (Albumin) 結合才能運送。
肝臟加工 (Hepatic Processing): 攝取 (Uptake): 肝細胞從血液中攝取與白蛋白分離的 UCB。結合 (Conjugation):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在肝細胞內,UCB 經由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 這個酵素的作用,與葡萄糖醛酸 (glucuronic acid) 結合,形成結合型膽紅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CB) 。CB 是水溶性的,無毒,可以排泄到膽汁中。 **[高頻考點]** UGT酵素的活性是理解幾種遺傳性高膽紅素血症的關鍵 (如 Gilbert's syndrome, Crigler-Najjar syndrome)。
產品排泄 (Excretion): CB 被主動運輸至膽小管 (bile canaliculi),成為膽汁的主要成分。 膽汁經由肝內膽管、總肝管、總膽管,最後排入十二指腸。
最終處理 (Final Disposal): 在腸道中,CB 被腸道菌叢轉化為 Urobilinogen (尿膽素原)。 大部分 Urobilinogen 氧化成 Stercobilin (糞膽素),隨糞便排出 (這是糞便呈棕色的原因)。 少部分 Urobilinogen 被腸道再吸收 (腸肝循環),一部分經由腎臟排出,形成 Urobilin (尿膽素) (這是尿液呈黃色的原因)。
第二步:黃疸的分類與鑑別診斷
1. 肝前性黃疸 (Pre-hepatic Jaundice)
問題核心: 膽紅素「原料」生產過剩,超過了肝臟正常的處理能力。實驗室特徵: 未結合型膽紅素 (UCB) 顯著升高 。肝功能指數 (AST/ALT, Alk-P) 通常正常。 因為 UCB 不溶於水,不會出現在尿中 (Acholuric jaundice)。 糞便和尿液中的 Urobilinogen 會增加,導致糞便顏色加深。
常見原因: 溶血 (Hemolysis): 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血球症、G6PD 缺乏症、鐮刀型貧血、輸血反應。無效性紅血球生成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如海洋性貧血 (Thalassemia)、巨幼細胞性貧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2. 肝因性黃疸 (Intra-hepatic Jaundice)
問題核心: 肝臟「工廠」本身出問題,導致攝取、結合或排泄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實驗室特徵: 可以是 UCB 升高 、CB 升高 ,或兩者皆升高,取決於病因。AST/ALT 會顯著升高 (肝細胞損傷型) 或Alk-P/GGT 升高 (肝內膽汁鬱積型)。
常見原因: 遺傳性疾病 (主要影響結合功能,UCB升高): **[考試重點]** Gilbert's syndrome: 最常見,UGT 活性輕度下降,通常在壓力、飢餓或感染時出現輕微黃疸。**[考試重點]** Crigler-Najjar syndrome: UGT 活性嚴重缺乏 (Type I) 或顯著下降 (Type II),可導致嚴重的 UCB 升高與核黃疸。
肝細胞損傷 (Hepatocellular Injury): 病毒性肝炎 (A, B, C, E 型肝炎) 酒精性肝炎 藥物性肝損傷 (DILI) 自體免疫性肝炎 肝硬化 (Cirrhosis)
肝內膽汁鬱積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原發性膽道性膽管炎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藥物、敗血症 (Sepsis)、懷孕期間膽汁鬱積。
3. 肝後性黃疸 (Post-hepatic Jaundice) / 阻塞性黃疸 (Obstructive Jaundice)
問題核心: 膽汁的「運輸路徑」被阻塞,導致膽汁無法順利排入腸道。實驗室特徵: 結合型膽紅素 (CB) 顯著升高 。Alk-P 和 GGT 會顯著升高 (膽汁鬱積型)。因為水溶性的 CB 會逆流回血液並從腎臟排出,導致 尿液顏色變深 (茶色尿) 。因為膽汁無法進入腸道,糞便缺乏糞膽素,導致 糞便顏色變淺 (陶土色糞便, clay-colored stool) 。
常見原因: 總膽管結石 (Choledocholithiasis) 胰臟頭癌 (Pancreatic head cancer) **[臨床珍珠(Clinical Pearl)]** Courvoisier's sign: 無痛性黃疸合併可觸摸到的腫大膽囊,強烈暗示惡性腫瘤阻塞。膽管癌 (Cholangiocarcinoma) 膽管狹窄 (Biliary stricture)
第三步:臨床評估流程
問診 (History): 症狀: 腹痛 (膽結石?)、發燒畏寒 (膽管炎?)、體重減輕 (惡性腫瘤?)、搔癢 (膽汁鬱積?)。病史: 肝炎病史、飲酒史、用藥史 (包括中草藥、保健食品)、家族史、旅遊史、輸血史。
理學檢查 (Physical Exam): 生命徵象: 發燒、心搏過速、低血壓 (敗血症?)。慢性肝病表徵: 蜘蛛痣 (spider angiomata)、手掌紅斑 (palmar erythema)、腹水 (ascites)、腹壁靜脈曲張 (caput medusae)。腹部檢查: 肝脾腫大、壓痛點 (Murphy's sign)、腫塊、膽囊是否可觸摸 (Courvoisier's sign)。
實驗室檢查 (Labs): 首要三項: Total/Direct Bilirubin, AST/ALT, Alk-P/GGT。其他: CBC (看有無溶血或感染)、PT/INR (評估肝臟合成功能)、Amylase/Lipase (懷疑胰臟問題時)。
影像學檢查 (Imaging): 腹部超音波 (Abdominal Ultrasound): 第一線首選工具 。無創、快速。可以看膽囊、膽管有無擴張 (dilatation) 或結石。膽管擴張強烈暗示「肝後性阻塞」。電腦斷層 (CT) / 磁振膽胰管攝影 (MRCP): 當超音波無法確定病因,或懷疑胰臟/膽道腫瘤時使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 (ERCP): 兼具診斷與治療功能,可用於取石、放置支架。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