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 (Thyroid Gland)
系統性地介紹甲狀腺相關的知識,內容會以臨床實用性與醫師國家考試的重點為導向,並整合台灣本土與國際的診療指引。
總覽:甲狀腺 (Thyroid Gland)
1. 甲狀腺生理學與調控 (Thyroid Physiology and Regulation)
1.1. 下視丘-腦下垂體-甲狀腺軸 (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 HPT Axis)
下視丘 (Hypothalamus) :分泌甲狀腺促素釋放激素 (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 。腦下垂體前葉 (Anterior Pituitary) :TRH 刺激此處的甲狀腺促素細胞 (Thyrotroph) 分泌甲狀腺促素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 。甲狀腺 (Thyroid Gland) :TSH 作用於甲狀腺濾泡細胞上的 TSH 受體 (TSH receptor),刺激甲狀腺素的合成與釋放。負回饋 (Negative Feedback) :血液中的甲狀腺素(主要是 T4 和 T3)會抑制下視丘分泌 TRH 及腦下垂體分泌 TSH,形成一個精密的恆定系統。
臨床重點 :這個迴路解釋了為何在原發性 (Primary) 甲狀腺功能異常時,TSH 與甲狀腺素的變化方向相反(例如,原發性功能低下時,甲狀腺素低,TSH 高)。
1.2. 甲狀腺素的合成與釋放
碘攝取 (Iodide Trapping) :濾泡細胞透過鈉/碘同向運輸蛋白 (Na+/I- symporter, NIS) 從血液中主動攝取碘離子。氧化與有機化 (Oxidation and Organification) :在甲狀腺過氧化物酶 (Thyroid peroxidase, TPO) 的催化下,碘離子被氧化成碘原子,並與甲狀腺球蛋白上的酪胺酸殘基結合,形成單碘酪胺酸 (MIT) 和雙碘酪胺酸 (DIT)。耦合反應 (Coupling) :同樣在 TPO 催化下,兩個 DIT 結合成四碘甲狀腺素 (Thyroxine, T4) ;一個 MIT 和一個 DIT 結合成三碘甲狀腺素 (Triiodothyronine, T3) 。儲存與釋放 :合成的 T4 和 T3 儲存在濾泡腔的膠質 (colloid) 中。當 TSH 刺激時,膠質被內吞回細胞,經由溶酶體水解後,T4 和 T3 被釋放入血液。
臨床重點 :
TPO 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如橋本氏甲狀腺炎、葛瑞夫茲病)中主要的攻擊目標抗原 (Anti-TPO Ab)。
抗甲狀腺藥物 (ATDs) 如 Methimazole (MMI) 和 Propylthiouracil (PTU) 的主要作用機轉就是抑制 TPO 的活性。
1.3. 甲狀腺素的運輸與代謝
運輸 :超過 99% 的 T4 和 T3 在血液中與蛋白質結合,主要是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 (Thyroxine-binding globulin, TBG) 。只有未結合的游離型 (free form) 甲狀腺素(fT4, fT3)才具有生物活性。周邊轉換 (Peripheral Conversion) :甲狀腺主要分泌 T4 (T4:T3 約為 14:1)。T4 像是一個前驅荷爾蒙,大部分需在周邊組織(如肝、腎、肌肉)經由去碘酶 (Deiodinase) 轉換成活性更強的 T3。T3 的生物活性約為 T4 的 3-4 倍 。在某些情況下(如嚴重疾病、飢餓),T4 會被轉換成無活性的 反T3 (reverse T3, rT3) ,這個機制被認為是身體在壓力下的節能保護反應,導致所謂的「病態甲狀腺功能正常症候群 (Euthyroid Sick Syndrome)」。
2. 甲狀腺功能評估 (Assessment of Thyroid Function)
2.1. 實驗室檢查
2.2. 甲狀腺自體抗體 (Thyroid Autoantibodies)
2.3. 影像學與核醫檢查
2.4. 判讀組合範例 (考試重點)
3. 甲狀腺功能亢進 (Hyperthyroidism / Thyrotoxicosis)
Thyrotoxicosis (甲狀腺毒血症) :指任何原因導致組織暴露於過量甲狀腺素的臨床狀態。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功能亢進) :特指因甲狀腺自身過度合成並分泌 甲狀腺素所致的甲狀腺毒血症。
3.1. 病因學分類 (依 RAIU 分類是臨床最重要的思考框架)
葛瑞夫茲病 (Graves' Disease) :最常見的原因(約佔 60-80%)。 病生理:產生 TRAb 這種自體抗體,刺激 TSH 受體。特徵:瀰漫性甲狀腺腫 (diffuse goiter)、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 甲狀腺外的特殊表現 (眼突、脛前黏液水腫)。
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 (Toxic Multinodular Goiter, TMNG) :甲狀腺內多個結節自主性地過度分泌甲狀腺素,不受 TSH 調控。 好發於年長者,通常有長期甲狀腺腫病史。
毒性腺瘤 (Toxic Adenoma) :單一結節自主分泌甲狀腺素。核醫掃描可見「熱結節 (hot nodule)」,而周圍正常的甲狀腺組織因 TSH 被抑制而呈「冷區」。
甲狀腺炎 (Thyroiditis) :亞急性甲狀腺炎 (Subacute/de Quervain's thyroiditis) :常在病毒感染後發生,特徵是頸部疼痛 、發燒、甲狀腺腫且有壓痛。甲狀腺因發炎被破壞,釋放出預先儲存的荷爾蒙。無痛性/產後甲狀腺炎 (Painless/Postpartum thyroiditis) :被認為是自體免疫引起,甲狀腺無痛性腫大。病程常呈現:亢進期 -> 功能正常期 -> 功能低下期 -> 恢復正常。
外源性甲狀腺素 (Exogenous thyroxine) :醫源性(劑量過高)或人為服用(減肥等)。
藥物引起 :Amiodarone :結構似甲狀腺素且含大量碘,機轉複雜,可引起 Type 1 (碘誘發) 或 Type 2 (破壞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毒症。
轉移性甲狀腺癌 (Metastatic thyroid cancer) (罕見)。
3.2. 臨床表現
全身性 :體重減輕(但食慾常增加)、怕熱、多汗。心血管 :心悸、心搏過速、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 這是老年患者常見且重要的表現、收縮壓升高、脈壓差變寬、高輸出量心衰竭。神經肌肉 :焦慮、緊張、失眠、手部細微顫抖 (fine tremor)、反射增強、近端肌肉無力 (proximal myopathy)。腸胃道 :排便次數增加、腹瀉。皮膚 :皮膚溫暖潮濕、頭髮細軟、掉髮、指甲鬆離 (onycholysis)。Graves' Disease 特有表現 :眼病變 (Ophthalmopathy/Orbitopathy) :眼球突出 (proptosis)、複視、眼瞼攣縮 (lid retraction)、眼周水腫。皮膚病變 (Dermopathy) :脛前黏液水腫 (pretibial myxedema)。肢端病變 (Acropachy) :杵狀指。
3.3. 診斷流程
確認甲狀腺毒血症 :檢測 TSH (↓) 和 fT4/fT3 (↑)。探究病因 :臨床評估 :是否有頸部疼痛?是否有眼突?是否可觸摸到結節?抗體檢測 :檢測TRAb ,若陽性,高度懷疑 Graves' disease。RAIU & Scan :若 TRAb 陰性或診斷不明確時,此為關鍵鑑別工具。瀰漫性均勻高攝取 → Graves' disease。 多個熱區 → TMNG。 單一熱區 → Toxic adenoma。 攝取率極低 → 甲狀腺炎或外源性。
3.4. 治療
症狀控制 :β-阻斷劑 (Beta-blockers) :如 Propranolol。是所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首選的症狀治療藥物。可快速緩解心悸、顫抖、焦慮。Propranolol 還有輕微抑制 T4 轉 T3 的作用。
針對病因的根本治療 (主要針對高攝取率的亢進) :抗甲狀腺藥物 (Antithyroid Drugs, ATDs) :Methimazole (MMI) :首選藥物 。作用時間長(一天一次),副作用較少。Propylthiouracil (PTU) :因有較高的肝毒性風險,現為二線用藥。但在以下兩個情況下為首選 :懷孕第一孕期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因 MMI 有導致胎兒畸形(如皮膚發育不全、後鼻孔閉鎖)的風險。甲狀腺風暴 (Thyroid storm) :因 PTU 除了抑制 TPO 外,還能抑制周邊 T4 轉 T3。
重要副作用 :皮疹(最常見)、顆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最嚴重,發生率約 0.2-0.5%,需衛教病人若有發燒、喉嚨痛需立即停藥就醫)、肝毒性。
放射性碘 (Radioactive Iodine, I-131) 治療 :口服 I-131,被甲狀腺攝取後,其 β 射線會破壞濾泡細胞,達到「內科手術」的效果。 優點:治癒率高、方便。 缺點:最終多數患者會變為 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需終身補充甲狀腺素。禁忌症 :懷孕 、哺乳。對於有嚴重 Graves' 眼病變者需謹慎使用,可能惡化眼症。
手術 (Thyroidectomy) :適應症:甲狀腺腫巨大造成壓迫症狀、懷疑或合併惡性腫瘤、對藥物及放射碘治療無效或有禁忌症、患者偏好。 風險:喉返神經損傷(聲音沙啞)、副甲狀腺功能低下(低血鈣)。
延伸討論:甲狀腺風暴 (Thyroid Storm)
臨床表現 :在甲狀腺毒血症基礎上,出現體溫過高 (>38.5°C) 、心血管功能失調 (心搏過速與症狀不成比例、心衰竭、休克)、中樞神經系統異常 (躁動、瞻妄、昏迷)及腸胃道症狀 (噁心、嘔吐、腹瀉、黃疸)。診斷 :主要靠臨床,可使用Burch-Wartofsky Point Scale 評分。治療 (多管齊下) :支持性療法 :ICU 監測,降溫,給予輸液。阻斷交感神經 :Propranolol (IV)。抑制甲狀腺素合成 :PTU (首選,大劑量)。抑制甲狀腺素釋放 :給予 PTU一小時後 ,再給予無機碘 (如 Lugol's solution 或 SSKI),利用 Wolff-Chaikoff 效應抑制荷爾蒙釋放。抑制周邊 T4 轉 T3 :類固醇 (Hydrocortisone 或 Dexamethasone),同時可治療潛在的相對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處理誘發因子 :如感染、創傷等。
4. 甲狀腺功能低下 (Hypothyroidism)
4.1. 病因學分類
橋本氏甲狀腺炎 (Hashimoto's Thyroiditis) :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原因 。病生理:一種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淋巴球浸潤甲狀腺,並產生 Anti-TPO Ab 和Anti-Tg Ab ,逐漸破壞甲狀腺濾泡細胞。臨床過程:初期可能因甲狀腺破壞釋放荷爾蒙而有短暫的「橋本氏毒血症 (Hashitoxicosis)」,但最終會走向功能低下。甲狀腺可能腫大(goitrous)或萎縮 (atrophic)。
醫源性 (Iatrogenic) :甲狀腺切除術後 。放射性碘 (I-131) 治療後 :治療 Graves' disease 後最常見的結果。頸部放射線治療後 :如治療淋巴瘤或頭頸癌。
碘缺乏 (Iodine Deficiency) :全球最常見的原因 ,但在台灣等食鹽加碘地區已較少見。
藥物引起 :Amiodarone :可因 Wolff-Chaikoff 效應導致功能低下。Lithium :抑制甲狀腺素釋放。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如 Sunitinib,可引起破壞性甲狀腺炎或抑制甲狀腺功能。
浸潤性疾病 (Infiltrative Diseases) (罕見):如類澱粉沉積症 (Amyloidosis)、血鐵沉積症 (Hemochromatosis)、硬化性甲狀腺炎 (Riedel's thyroiditis)。
病因 :腦下垂體腫瘤(最常見)、手術、放射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席恩氏症候群 (Sheehan's syndrome)、浸潤性疾病(如結節病)。實驗室特徵 :fT4 低,但 TSH 卻是低或不適當的正常 (inappropriately normal) 。臨床重點 :患者常合併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缺乏的症狀(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性腺功能低下)。在補充甲狀腺素前,必須先評估並處理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否則可能誘發腎上腺危象 (adrenal crisis)!
4.2. 臨床表現
全身性 :體重增加(主要是水腫)、怕冷、疲倦、嗜睡。皮膚 :皮膚乾燥、冰冷、蒼白、毛髮粗糙脫落、非凹陷性水腫 (non-pitting edema) ,即黏液水腫 (myxedema) ,尤其在眼周和手腳。心血管 :心搏過緩 (bradycardia)、心輸出量下降、心包膜積液 (pericardial effusion)、舒張壓升高、血脂異常(總膽固醇和 LDL 顯著升高)。神經肌肉 :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憂鬱、肌肉痠痛僵硬、反射遲緩(特別是跟腱反射的鬆弛期延長)。腸胃道 :便秘。其他 :聲音沙啞(聲帶黏液水腫)、女性月經量多。
4.3. 診斷
篩檢 :檢測TSH 。確診 :若 TSH 升高,加驗 fT4 。TSH ↑ + fT4 ↓ →顯性原發性功能低下 (Overt primary hypothyroidism) 。若 TSH 升高,但 fT4 正常 → 亞臨床功能低下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若 TSH 正常或偏低,但臨床高度懷疑且 fT4 偏低 → 需考慮 中樞性功能低下 。
4.4. 治療
藥物 :Levothyroxine (L-T4) 是標準治療。劑量 :健康成年人起始劑量約1.6 mcg/kg/day 。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者,應從低劑量開始(如 12.5-25 mcg/day),每 4-6 週緩慢增加劑量,以避免誘發心絞痛或心律不整。服用方式 :空腹服用 (如晨起飯前 30-60 分鐘),並與其他藥物(如鈣片、鐵劑、制酸劑)間隔至少 4 小時,以確保吸收穩定。監測 :治療目標是將TSH 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通常是 0.5-2.5 mU/L)。開始或調整劑量後,需等待4-6 週 再追蹤 TSH,因為 TSH 的反應較慢。
4.5. 黏液水腫性昏迷 (Myxedema Coma)
臨床表現 :在長期未治療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基礎上,出現意識狀態改變(昏迷) 、低體溫 、低換氣 (hypoventilation) 導致高碳酸血症、心搏過緩、低血壓。治療 :支持性療法 :ICU 監測,氣管插管輔助呼吸,緩慢回溫,處理低血鈉。甲狀腺素補充 :靜脈注射 (IV) Levothyroxine ,給予起始負荷劑量 (loading dose),後續每日維持劑量。有些指引建議可同時給予 Liothyronine (T3)。類固醇 :給予IV Hydrocortisone ,直到排除合併腎上腺功能不全的可能性。處理誘發因子 :如感染、中風等。
5. 甲狀腺結節 (Thyroid Nodule) 與甲狀腺癌 (Thyroid Cancer)
5.1. 評估流程
病史與理學檢查 :惡性風險因子 :童年頸部放射線暴露史、甲狀腺癌家族史、結節快速長大、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結節質地硬且固定。
實驗室檢查 :TSH :所有甲狀腺結節患者都應檢測 TSH。若 TSH 偏低或被抑制 → 懷疑是自主功能性結節(毒性腺瘤),下一步應安排甲狀腺核醫掃描 。若掃描證實為「熱結節」,其惡性機率極低 (<1%),通常不需做穿刺。若 TSH 正常或偏高 → 惡性風險無法排除,下一步應進行甲狀腺超音波 。
甲狀腺超音波 (Ultrasound) :評估惡性風險的最佳工具 。根據超音波特徵對結節進行風險分層(如 ATA 或 TI-RADS 分級系統)。高風險特徵 :實質性低回音 (solid hypoechogenicity)、不規則邊緣 (irregular margin)、微小鈣化 (microcalcifications)、高大於寬 (taller-than-wide shape)、結節內血流豐富。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 :診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黃金標準 。適應症 :根據超音波風險分層和結節大小決定。一般而言:高風險特徵結節 > 1 cm 中度風險特徵結節 > 1.5 cm 低風險特徵結節 > 2 cm
報告系統 (Bethesda System) :將細胞學結果分為六類,指導後續處理。I (無法診斷) → 重做 FNA II (良性) → 臨床追蹤 III/IV (意義不明/濾泡性贅瘤) → 惡性風險 15-30%,可能需手術或分子標記檢測 V (懷疑惡性) → 惡性風險 60-75%,建議手術 VI (惡性) → 惡性風險 >97%,建議手術
5.2. 甲狀腺癌的類型
6. 特殊情況下的甲狀腺疾病
6.1. 懷孕與甲狀腺
TBG 增加 :雌激素使肝臟合成 TBG 增加,導致 Total T4/T3 上升。hCG 作用 :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結構與 TSH 相似,在第一孕期會刺激 TSH 受體,導致 TSH 短暫下降,fT4 輕微上升。碘需求增加 。
參考值不同 :應使用懷孕各分期特異性 (trimester-specific) 的 TSH 參考範圍。甲狀腺功能低下 :未經治療的顯性功能低下會增加流產、早產、子癇前症及影響胎兒神經發育的風險。需積極治療,Levothyroxine 劑量通常需增加 30-50%。甲狀腺功能亢進 :Graves' disease 是最常見原因。TRAb 會通過胎盤,可能引起胎兒或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 :第一孕期: PTU 第二、三孕期:可換回 MMI (因 PTU 肝毒性風險較高)。目標是將 fT4 控制在正常範圍的 上限 ,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以避免胎兒功能低下。
6.2. Amiodarone 引起的甲狀腺功能異常 (AITD)
Amiodarone 引起的甲狀腺毒血症 (AIT) :Type 1 AIT :發生在有潛在甲狀腺疾病(如 Graves' disease, TMNG)的患者。Amiodarone 中的大量碘誘發了甲狀腺素的過度合成 (Jod-Basedow effect)。治療 :高劑量 MMI。Type 2 AIT :發生在沒有潛在甲狀腺疾病的患者。Amiodarone 對甲狀腺濾泡細胞產生直接毒性,引起破壞性甲狀腺炎,釋放儲存的荷爾蒙。治療 :類固醇 (Prednisolone) 。鑑別診斷 :常需靠甲狀腺超音波杜卜勒血流(Type 1 血流增加,Type 2 減少)及臨床情境判斷,有時兩者混合存在。
Amiodarone 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AIH) :較 AIT 常見。 機轉 :Amiodarone 中的碘抑制甲狀腺素合成與釋放 (Wolff-Chaikoff effect),尤其在有潛在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如橋本氏)的患者。治療 :補充 Levothyroxine。通常不需停用 Amiodarone。
HPT 軸 是理解所有甲狀腺功能檢測的基礎。TSH 是最佳篩檢工具,fT4 用於確認,自體抗體 和核醫掃描 用於鑑別病因。甲狀腺功能亢進 需根據RAIU 分為高攝取(真亢進)和低攝取(破壞性)兩大類來思考治療策略。甲狀腺功能低下 最常見原因是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需謹慎起始,並以 TSH 為監測指標。甲狀腺結節 的評估核心是超音波風險分層 ,以決定是否需要FNA 。懷孕 和Amiodarone 是兩個會顯著影響甲狀腺生理與治療決策的特殊情境。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