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瘤 (Sarcoma)
肉瘤 (Sarcoma)雖然相對少見,但在醫師國家考試中,其獨特的臨床表現、診斷原則與治療策略,都是潛在的考點。身為醫師,我們的職責不一定是主導治療,但
肉瘤 (Sarcoma) 總論
癌 (Carcinoma) :源自於上皮細胞 (Epithelial cells) ,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這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肉瘤 (Sarcoma) :源自於間質細胞 (Mesenchymal cells) ,也就是所謂的結締組織,包括骨骼、軟骨、肌肉、脂肪、血管等。
1. 定義與分類 (Definition & Classification)
2. 流行病學與危險因子 (Epidemiology & Risk Factors)
[高頻考點] 遺傳性症候群: Li-Fraumeni 症候群 :p53 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相關,包括骨肉瘤和軟組織肉瘤。神經纖維瘤病第一型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易產生惡性周邊神經鞘瘤 (MPNST)。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 (Retinoblastoma) :RB1 基因突變,增加骨肉瘤風險。
先前接受過放射治療 (Radiation Therapy) :放療區域在數年後可能產生肉瘤,稱為「放射線誘發肉瘤」。慢性淋巴水腫 (Chronic Lymphedema) :例如乳癌術後接受腋下淋巴廓清的病人,多年後在上臂可能出現淋巴管肉瘤 (Lymphangiosarcoma),又稱Stewart-Treves 症候群 。化學物質暴露 :如氯乙烯 (Vinyl chloride) 與肝臟血管肉瘤 (Angiosarcoma) 相關。
3.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最典型的表現 :一個持續長大、通常無痛的腫塊 (painless, enlarging mass) 。[臨床珍珠 (Clinical Pearl)] :當你遇到一個軟組織腫塊時,請記住以下警訊 (Red Flags),符合任一項就應高度懷疑為惡性肉瘤:尺寸大於 5 公分 (約一顆高爾夫球大小)。位置深於筋膜 (Deep to fascia) 。質地變硬或疼痛感出現 。尺寸在短期內快速增大 。
骨肉瘤的表現 :可能以局部疼痛、腫脹,甚至病理性骨折 (Pathological fracture) 來表現。夜間疼痛是常見的主訴。腹腔後壁肉瘤 :症狀常不明顯,可能因壓迫鄰近器官而出現腹脹、腹痛、或早期飽足感。
4. 診斷流程 (Diagnostic Approach) - [極度重要]
病史與理學檢查 :詳細評估腫塊的大小、位置、深度、硬度、活動度。影像學檢查 :軟組織腫塊 :MRI 是首選工具 。它能提供絕佳的軟組織對比,清楚呈現腫瘤與周邊神經、血管、筋膜的關係,是手術計畫的基礎。骨骼病灶 :初步可使用X光 ,觀察骨骼破壞型態 (lytic, blastic, mixed)、骨膜反應 (Codman's triangle, sunburst appearance) 等。MRI 同樣重要,用以評估骨髓內侵犯範圍及軟組織延伸。全身分期 :由於肉瘤最常轉移至肺部 ,因此胸部電腦斷層 (Chest CT) 是標準分期工具。對於高惡性度的肉瘤,正子攝影 (PET-CT) 可協助評估是否有遠端轉移。
病理切片 (Biopsy) :[考試重點] 切片是確立診斷的黃金標準,但執行方式至關重要。 原則 :切片應由未來要執行根除性手術的**專科團隊(骨科或腫瘤外科)**來執行。原因 :不當的切片路徑可能造成腫瘤細胞沿路徑擴散,污染原本未受影響的組織腔室 (compartment),導致原本可行的肢體保留手術 (Limb-sparing surgery) 變得不可行,甚至需要截肢。最佳方式 :粗針核心切片 (Core needle biopsy) 。它能取得足夠的組織進行病理及分子診斷,且造成的污染風險最小。應避免由非專科醫師進行「切除性切片 (Excisional biopsy)」,除非腫瘤很小(<3cm)且位置表淺。
5. 分期與預後因子 (Staging & Prognostic Factors)
[高頻考點] 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子包括:腫瘤惡性度 (Tumor Grade, G) :低惡性度 vs. 高惡性度,這是最強的預後預測因子。腫瘤大小 (Tumor Size, T) 腫瘤深度 (Tumor Depth) :表淺 vs. 深層 (相對於筋膜)。有無遠端轉移 (Metastasis, M)
6. 治療原則 (Treatment Principles)
手術 (Surgery) :局部控制的基石 。目標是 廣泛性切除 (Wide local excision) ,確保切除邊緣 (margin) 為陰性 (negative)。
放射治療 (Radiation Therapy) :常用於輔助手術,提高局部控制率,尤其是在腫瘤較大、邊緣不足或高惡性度的情況。 可在術前 (Neoadjuvant) 或術後 (Adjuvant) 給予。
化學治療 (Chemotherapy) :主要角色在於: 治療 轉移性疾病 。作為高惡性度、體積大、位置深的局部腫瘤的 輔助性/術前輔助性治療 ,以降低復發風險。對特定化療敏感的亞型,如尤文氏肉瘤、橫紋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常用藥物: Doxorubicin, Ifosfamide 是標準一線用藥的骨幹。
標靶治療 (Targeted Therapy) :GIST 是標靶治療的典範 。帶有 c-KIT 或 PDGFRA 基因突變的 GIST 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 (TKI) 如Imatinib (Glivec) 反應極佳。
7. 台灣臨床情境考量 (Taiwan-Specific Context)
在台灣,肉瘤的診斷與治療主要遵循國際指引,如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NCCN) 的指引。 當您在臨床上懷疑病人有肉瘤時,標準做法是將其轉診至具備**「骨骼肌肉腫瘤治療團隊」**的醫學中心。 健保對於標準的化療藥物(如 Doxorubicin/Ifosfamide)多有給付,但對於較新的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則有其特定的給付規範,這在臨床決策時需要納入考量。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