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膜積液 (Pleural Effusion)
我們來詳細介紹「肋膜積液 (Pleural Effusion)」。這是一個在臨床非常重要的課題。
肋膜積液 (Pleural Effusion)
1. 定義 (Definition)
2. 病生理機轉 (Pathophysiology)
產生 (Production): 主要來自壁層肋膜的微血管,受靜水壓 (hydrostatic pressure) 和膠體滲透壓 (oncotic pressure) 影響。少量來自肺間質液經由臟層肋膜進入。吸收 (Absorption): 主要經由壁層肋膜的淋巴管回收。
肋膜微血管靜水壓升高: 如心臟衰竭。肋膜微血管膠體滲透壓降低: 如低白蛋白血症(腎病症候群、肝硬化)。肋膜腔內負壓增加: 如肺擴張不全 (atelectasis)。肋膜通透性增加: 如發炎、感染、惡性腫瘤。淋巴引流受阻: 如惡性腫瘤侵犯淋巴管、縱膈腔纖維化。腹腔液體經橫膈漏洞進入肋膜腔: 如肝性水胸 (hepatic hydrothorax)。
3. 病因分類 (Etiology/Classification)
肋膜液蛋白質 / 血清蛋白質比值 (Pleural fluid protein / Serum protein) > 0.5 肋膜液乳酸脫氫酶 / 血清乳酸脫氫酶比值 (Pleural fluid LDH / Serum LDH) > 0.6 肋膜液乳酸脫氫酶 (Pleural fluid LDH) > 血清LDH正常值上限的 2/3
滲出液 (Transudate): 通常由全身性因素導致靜水壓或膠體滲透壓失衡引起。充血性心臟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最常見原因。肝硬化 (Cirrhosis),尤其是伴有腹水 (ascites) 時 (hepatic hydrothorax)。 腎病症候群 (Nephrotic syndrome): 導致低白蛋白血症。肺擴張不全 (Atelectasis): 造成肋膜腔負壓增加。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 黏液性水腫 (Myxedema,嚴重甲狀腺功能低下)。 上腔靜脈阻塞 (Sup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漏出液 (Exudate): 通常由局部因素導致肋膜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引起。感染性: 肺炎旁積液 (Parapneumonic effusion): 伴隨細菌性肺炎、肺膿瘍或支氣管擴張症。膿胸 (Empyema): 肋膜腔內有膿液或細菌。結核性肋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sy): 在台灣仍需高度警覺,尤其年輕族群或免疫低下者。病毒性、黴菌性、寄生蟲性感染。
惡性腫瘤 (Malignancy): 肺癌: 最常見的惡性肋膜積液原因。乳癌、淋巴瘤、卵巢癌等轉移。 間皮瘤 (Mesothelioma)。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約20-40%的肺栓塞患者可出現肋膜積液,多為漏出液,但也可為滲出液。結締組織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全身性紅斑狼瘡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腹腔疾病: 胰臟炎 (Pancreatitis): 左側多見,肋膜液澱粉酶 (amylase) 升高。食道破裂 (Esophageal rupture)。 腹腔手術後。
藥物引起 (Drug-induced): 如 Nitrofurantoin, Methotrexate, Amiodarone, Phenytoin 等。創傷性: 血胸 (Hemothorax): 肋膜液血比容 (hematocrit) > 50% 血清血比容。乳糜胸 (Chylothorax): 胸管受損導致乳糜液積聚,肋膜液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 > 110 mg/dL。
其他: Dressler's syndrome (心肌梗塞後症候群)、石棉暴露相關良性肋膜積液。
4.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常見症狀: 呼吸困難 (Dyspnea): 最常見症狀,尤其在活動時。咳嗽 (Cough): 通常是乾咳。胸痛 (Chest pain): 常為肋膜性胸痛 (pleuritic chest pain),深呼吸或咳嗽時加劇,提示肋膜發炎。發燒、盜汗、體重減輕: 可能提示感染(如結核)或惡性腫瘤。
理學檢查: 視診: 患側呼吸運動可能受限。觸診: 語音震顫 (tactile fremitus) 減弱或消失。叩診: 患側叩診為濁音 (dullness) 或實音 (flatness)。聽診: 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可能在積液上緣聽到支氣管呼吸音 (bronchial breath sounds) 或羊咩聲 (egophony)。可能出現肋膜摩擦音 (pleural friction rub)。
5. 診斷方法 (Diagnostic Approach)
胸部X光 (Chest X-ray, CXR): PA view: 少量積液可能僅表現為肋膈角 (costophrenic angle) 變鈍。約需200-300 mL積液才能在PA view上看到。大量積液可造成肺葉塌陷、縱膈腔偏移至對側。Lateral decubitus view (側臥照): 對於少量積液 (<200 mL) 或判斷積液是否為游離性 (free-flowing) 非常有用。若積液厚度 >1 cm,通常適合進行肋膜腔穿刺。
胸部超音波 (Chest Ultrasound): 高度敏感,可偵測少量積液 (甚至 <50 mL)。 可精確定位積液位置、評估積液量、判斷積液性質(如是否有隔間 (septations) 或碎屑 (debris))。 重要: 可用於導引肋膜腔穿刺,提高成功率並減少併發症(如氣胸)。
胸部電腦斷層 (Chest CT Scan): 提供更詳細的肋膜、肺實質、縱膈腔及胸壁結構資訊。 有助於區分良性與惡性肋膜病變。 可發現X光不易察覺的肺部病灶或縱膈腔淋巴結腫大。 對於複雜性肺炎旁積液或膿胸的評估很有價值。
適應症: 診斷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液。 緩解大量積液引起的呼吸困難(治療性抽吸)。
禁忌症 (相對): 出血傾向 (INR > 1.5-2.0, PTT 過長, 血小板 < 50,000/μL)。 積液量過少或定位困難(超音波導引可克服)。 穿刺部位皮膚感染。 病人不合作。
肋膜液分析項目: 外觀 (Gross appearance): 清澈稻草色 (Clear, straw-colored):常為滲出液。 混濁 (Turbid) 或膿樣 (Purulent):提示感染 (膿胸)。 血色 (Bloody):需測量肋膜液血比容。若 >50% 血清值為血胸;若介於1-50% 之間,常見於惡性腫瘤、肺栓塞、創傷。 乳糜樣 (Milky, opalescent):提示乳糜胸 (chylothorax) 或偽乳糜胸 (pseudochylothorax)。
生化檢查 (Biochemistry): 蛋白質 (Protein) 和 乳酸脫氫酶 (LDH): 用於 Light's criteria 區分滲出液/漏出液。葡萄糖 (Glucose): 極低 (< 30-40 mg/dL 或肋膜液/血清葡萄糖比值 < 0.5):常見於膿胸、類風濕性肋膜炎、惡性腫瘤、結核、食道破裂。
pH 值: 正常約 7.60。 pH < 7.20:提示複雜性肺炎旁積液或膿胸 (常需引流)、惡性腫瘤 (預後差)、類風濕性肋膜炎、結核、食道破裂。 注意: 採集 pH 檢體需用肝素化空針,厭氧狀態下立即送檢。
澱粉酶 (Amylase): 肋膜液澱粉酶 > 血清澱粉酶上限,或肋膜液/血清澱粉酶比值 > 1.0:提示胰臟炎、食道破裂、惡性腫瘤 (少數肺腺癌或卵巢癌)。
腺苷脫氨酶 (Adenosine Deaminase, ADA): 在結核病盛行地區 (如台灣),ADA > 40 U/L 對於診斷結核性肋膜炎有良好敏感性與特異性 (尤其在排除淋巴瘤和膿胸後)。
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s) 和 膽固醇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 110 mg/dL:高度提示乳糜胸。 Cholesterol > 200 mg/dL 且 Triglycerides < 50 mg/dL,外觀乳糜樣:提示偽乳糜胸 (常見於慢性積液,如陳舊性結核或類風濕性關節炎)。
細胞學檢查 (Cytology): 細胞計數與分類 (Cell count and differential): 中性球為主 (Neutrophil-predominant):急性發炎,如肺炎旁積液、肺栓塞、胰臟炎。 淋巴球為主 (Lymphocyte-predominant):慢性發炎,如結核、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陳舊性積液。 嗜酸性球 >10% (Eosinophilic pleural effusion):常見原因包括空氣或血液進入肋膜腔 (如反覆抽吸後)、藥物、寄生蟲感染、石棉暴露、惡性腫瘤 (少數)、Churg-Strauss syndrome。通常預後較好。
惡性細胞學檢查 (Malignant cytology): 診斷惡性肋膜積液的重要依據,敏感性約60%,多次送檢可提高陽性率。
微生物學檢查 (Microbiology): 革蘭氏染色 (Gram stain) 和細菌培養 (Bacterial culture - aerobic & anaerobic)。 抗酸菌染色 (Acid-fast stain) 和結核菌培養 (TB culture -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黴菌培養 (Fungal culture)、病毒學檢查 (視臨床懷疑)。
肋膜切片 (Pleural Biopsy): 若細胞學檢查陰性但仍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或結核,可考慮。 可經皮穿刺 (closed needle biopsy) 或胸腔鏡 (thoracoscopy/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進行。胸腔鏡檢查可直接目視肋膜病灶並進行切片,診斷率更高。
支氣管鏡檢查 (Bronchoscopy): 若懷疑中央型肺癌、氣道內病灶或咳血。
6. 治療原則 (Treatment Principles)
滲出液 (Transudate): 主要治療潛在疾病,如心衰竭給予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肝硬化給予利尿劑、白蛋白補充、考慮 TIPS;腎病症候群治療腎病本身。 通常不需要肋膜腔引流,除非大量積液導致嚴重呼吸困難,可考慮治療性抽吸。
漏出液 (Exudate): 肺炎旁積液/膿胸: 非複雜性肺炎旁積液 (Un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 pH > 7.20,glucose > 60 mg/dL,LDH < 1000 IU/L,Gram stain/culture (-)。通常僅需抗生素治療即可吸收。複雜性肺炎旁積液 (Com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 pH < 7.20,glucose < 60 mg/dL,LDH > 1000 IU/L,或 Gram stain/culture (+)。通常需要胸管引流 (tube thoracostomy) 加上抗生素。膿胸 (Empyema): 肋膜腔內有膿液。必須引流,可考慮胸管引流,若引流不暢或形成隔間,可能需胸腔內注射纖維蛋白溶解劑 (intrapleural fibrinolytics,如 tPA/DNase)、胸腔鏡手術 (VATS) 清創,甚至開胸手術 (thoracotomy) 進行肋膜剝除術 (decortication)。
惡性肋膜積液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治療潛在癌症 (化療、標靶、免疫治療)。 症狀緩解: 治療性抽吸: 反覆抽吸可暫時緩解症狀。肋膜沾黏術 (Pleurodesis): 將化學刺激物 (如 talc, doxycycline, bleomycin) 注入肋膜腔,使兩層肋膜粘連,減少積液產生。適用於預期存活期較長、肺部可再擴張的病人。留置肋膜導管 (Indwelling pleural catheter, IPC): 允許病患在家間歇性引流積液,改善生活品質。適用於無法進行肋膜沾黏術或沾黏失敗的病人。
結核性肋膜炎 (Tuberculous pleurisy): 標準抗結核藥物治療 (通常6個月療程)。 積液通常會自行吸收,是否常規使用類固醇仍有爭議,但部分指引建議短期使用可加速症狀緩解及積液吸收,對長期預後影響不大。
肺栓塞: 抗凝治療。血胸: 通常需胸管引流,若持續出血或大量凝血塊,可能需外科手術。乳糜胸: 保守治療:低脂飲食、中鏈三酸甘油酯 (MCT oil)、全靜脈營養 (TPN)、Octreotide。 若保守治療失敗,可考慮胸管結紮、肋膜沾黏術等。
7. 預後 (Prognosis)
良性原因(如病毒感染、藥物引起且停藥後)通常預後良好。 心衰竭、肝硬化等引起的滲出液,預後與原發疾病控制有關。 惡性肋膜積液通常提示癌症已擴散,預後較差,但積極治療仍可改善生活品質。 膿胸若未及時適當引流,可能導致慢性纖維化、肺功能受損。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