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M-112-11: 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是醫療急症,以下何者錯誤?
(A) 可考慮使用 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治療。
(B) 若腎功能相對良好,鑑別診斷偏向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C) 若合併腹瀉或 Shiga toxin 陽性,應考慮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D) 腎功能明顯異常,或合併 uremia,必需檢測是否為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點此顯示/隱藏答案與詳解
答案: (A)
解析
一、血栓性微血管病變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 總覽
定義:TMA 是一組以小血管內皮受損、微血栓形成、紅血球機械性溶血(schistocyte)、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疾病,屬於醫療急症,常可見於以下三大臨床型態: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主要病理:ADAMTS13 活性嚴重不足(<10%),造成高分子量 vWF multimers 沉積,誘發微血栓形成。
臨床表現:神經症狀明顯、發熱、輕度至中度腎功能異常、紅血球機械性溶血之實驗室證據(LDH ↑、間接膽紅素 ↑、網狀紅血球 ↑、haptoglobin ↓)。
首選治療: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 PEX)+類固醇,若反覆可考慮 rituximab、caplacizumab。
典型 HUS (Shiga-toxin associated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主要病理:感染 Shiga toxin(如大腸桿菌 O157:H7)後,毒素直接損傷腎臟微血管內皮。
臨床表現:以腎功能衰竭為主,常合併嚴重蛋白尿、血尿;可見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指標陽性;較少神經症狀。
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血液透析必要時),一般不建議血漿置換。
非典型 HUS (Atypical HUS, aHUS) / 補體介導性 HUS
主要病理:先天或後天補體調控異常(如 factor H、factor I、MCP 基因突變等),引發補體路徑過度活化導致微血管內皮損傷。
臨床表現:腎功能顯著惡化,常有嚴重尿毒症表徵;發病全年齡皆可,不一定有腹瀉史。
治療:最有效者為補體抑制劑(如 eculizumab、ravulizumab);血漿置換不易糾正補體異常,僅作為暫時性支持。
重點:TMA 類疾病可因病因不同而臨床表現與治療有所差異,準確鑑別後方能選擇適切處置。
二、選項逐一評析
(A) 可考慮使用 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治療
說明:
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又稱「選擇性血漿過濾」(Selective Plasma Filtration),是將血漿經第一濾器分離後,再以次級濾器進一步去除大分子成分(如免疫複合物、IgG)。
DFPP 的設計初衷為自體免疫疾病(如重症重症肌無力、重症紅斑狼瘡)或高粘滯血症(如多發性骨髓瘤),以選擇性去除有害大分子因子,同時保留較多生理性蛋白(例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之大部份)。
然而,TTP 的標準治療為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 PEX)。
PEX 目的在:
移除 促使血栓生成的高分子量 vWF multimers 及抗-ADAMTS13 的抑制性抗體。
補充 正常 ADAMTS13 至血漿,使其能降解過量的 vWF multimer。
DFPP 雖可移除一些大分子毒素或自體抗體,卻無法有效補充 ADAMTS13,若單用 DFPP,會讓患者的 ADAMTS13 活性更低,無助於糾正病理機轉。
結論:
若想以分離法治療 TMA,應使用傳統的「等體積血漿置換」(hypovolemic plasma exchange),同時補充新鮮冰凍血漿 (FFP) 或濃縮 ADAMTS13;DFPP 並非 TTP 或其他 TMA 的首選療法。
因此,本選項屬錯誤陳述。
(B) 若腎功能相對良好,鑑別診斷偏向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
說明:
TTP 的 特徵是:
ADAMTS13 活性 <10%(或檢測到抑制性抗體)。
神經學症狀常見,例如意識改變、精神症狀、頭痛或癲癇發作;有時可同時出現發燒。
腎功能通常僅輕度到中度異常(creatinine↑ 但多未達需透析程度)。
相對而言,典型 HUS / aHUS 則更常出現嚴重急性腎衰竭,須急性透析機率高。
結論:
當患者 TMA 表現以腎功能保全(renal-sparing)、神經症狀或發燒為主,極可能為 TTP。
(B) 陳述屬正確。
(C) 若合併腹瀉或 Shiga toxin 陽性,應考慮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
說明:
典型 HUS (Shiga toxin-HUS) 多由腸道感染(E. coli O157:H7、Shigella dysenteriae)分泌的 Shiga toxin 直接損傷腎臟及全身微血管。
臨床三大表徵:
溶血性貧血(LDH ↑, haptoglobin ↓, schistocyte)。
血小板減少。
急性腎功能不全(蛋白尿、血尿、尿量下降)。
在病史上若有典型腹瀉(特別是含血腹瀉),或實驗室檢測出 Shiga toxin,應立即懷疑典型 HUS。
結論:
(C) 陳述屬正確。
(D) 腎功能明顯異常,或合併 uremia,必需檢測是否為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HUS)
說明:
非典型 HUS (aHUS) 主要由補體調控異常所致,常常在無腹瀉病史的情況下出現嚴重急性腎衰竭,常見血中補體 C3↓、C5b-9 ↑;若不及時用補體抑制劑治療,預後不良。
臨床上,如果 TMA 患者出現:
腎衰竭快速惡化(如 BUN、Cr 持續飆升,出現尿毒症徵候–精神狀態改變、噁心嘔吐、心包膜炎等)。
沒有典型腹瀉史,或者 Shiga toxin 陰性,但補體消耗指標異常。
合併家族史(家族中有類似 TMA 發作),或曾反覆 TMA 體驗。
就需高度懷疑 aHUS,並進行與補體系統相關之基因檢測、補體功能檢測、記錄是否存在因補體事件誘發的 TMA。
結論:
(D) 陳述屬正確。
三、考試準備小提示
TMA 三大臨床型態
瞭解 TTP、典型 HUS 與 aHUS 的關鍵區別:
TTP:ADAMTS13 活性測定、神經症狀與血漿置換。
典型 HUS:腹瀉病史、Shiga toxin 檢測、支持療法為主。
aHUS:補體過度活化、補體抑制劑(eculizumab),血漿置換僅屬暫時性支持。
治療手段差異
血漿置換 (PEX):TTP 的一線治療;補充 ADAMTS13 並去除抑制性抗體。
補體抑制劑:aHUS 的治療基石,可立即中斷補體放大循環。
支持療法:典型 HUS 需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必要時洗腎為主。
實驗室檢驗
TMA 發現後,切勿延遲抽血:
血小板計數、外周血抹片(尋找 schistocyte)。
LDH、間接膽紅素、haptoglobin(評估溶血強度)。
腎功能 (BUN, Cr)、尿液分析(蛋白尿、血尿)。
若懷疑 TTP:ADAMTS13 活性(若 <10%,極具診斷價值)。
若懷疑典型 HUS:Shiga toxin PCR / culture。
若懷疑 aHUS:補體 C3、C4 水平、遺傳性補體基因檢測。
考題答題技巧
考慮 TMA 類似症:DIC(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常伴凝血時間顯著延長(PT、aPTT 延長),而 TTP/HUS 通常凝血常規正常。
讀題時注意「神經症狀 vs 腎功能」之輕重,快速區分 TTP vs HUS。
治療用語要精確:「血漿置換 (Plasma Exchange)」≠「Plasmapheresis」(有時泛指所有形式的血漿分離方法);若題目特別提到「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 (DFPP)」,要警覺其不等同於典型 PEX,並非 TTP 的標準。
四、小結
(A) 為錯誤選項:治療 TTP 時需「等體積血漿置換(PEX)」以移除致病因子並補充 ADAMTS13,不是使用 DFPP;後者無法充分補充 ADAMTS13。
(B)、(C)、(D) 的陳述皆屬事實,符合 TMA 各分類的診斷思維及處置原則。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