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kinsonian Syndrome (帕金森症候群)

Parkinsonian Syndrome (帕金森症候群)也常被稱為 Parkinsonism (帕金森主義)。這是一個描述一組特定神經學症狀的臨床症候群,其核心表現與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PD) 相似,但其背後的病因多樣,不僅僅局限於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ian Syndrome (帕金森症候群)

1. 定義與核心臨床特徵

定義

Parkinsonian Syndrome 是指以運動遲緩 (bradykinesia) 為核心,並伴隨以下至少一項症狀的臨床症候群:

  • 靜止性震顫 (resting tremor)

  • 肌肉僵直 (rigidity)

  • 姿勢不穩 (postural instability)(非由原發性視覺、前庭、小腦或本體感覺功能障礙引起)

核心臨床特徵 (TRAP)

這些核心特徵常被簡稱為 TRAP

  • T - Tremor (靜止性震顫):

    • 通常在肢體靜止放鬆時出現,頻率約為 4-6 Hz。

    • 典型的表現是「搓藥丸樣」(pill-rolling) 的手部震顫。

    • 肢體活動時震顫會減輕或消失,情緒緊張或行走時可能加劇。

    • 早期常為單側不對稱表現。

  • R - Rigidity (肌肉僵直):

    • 指檢查者在被動活動患者關節時,感受到的阻力增加,且這種阻力在整個關節活動範圍內均勻一致,稱為「鉛管樣僵直」(lead-pipe rigidity)。

    • 若合併震顫,則可能出現「齒輪樣僵直」(cogwheel rigidity)。

    • 僵直可影響頸部、軀幹及四肢。

  • A - Akinesia/Bradykinesia (動作不能/運動遲緩):

    • Akinesia 指啟動自主運動的能力受損或缺乏。

    • Bradykinesia 指運動速度緩慢,以及在重複動作時,動作的幅度和速度逐漸減小 (sequence effect 或 decremental response)。

    • 臨床表現包括:面具臉 (masked facies,表情減少)、眨眼頻率減少、說話聲音單調低沉 (hypophonia)、小寫症 (micrographia)、走路時手臂擺動減少、起步困難、轉身緩慢等。

    • 這是診斷 Parkinsonian Syndrome 的必要條件

  • P - Postural Instability (姿勢不穩):

    • 指維持平衡的能力受損,容易跌倒。

    • 通常在疾病較晚期出現(若是帕金森氏症)。若早期出現,則需高度懷疑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

    • 可通過「後拉測試」(pull test) 進行評估。

2. 病因與分類

Parkinsonian Syndrome 的病因多樣,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2.1. 原發性/特發性帕金森症候群 (Primary/Idiopathic Parkinsonism)

  •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 PD):

    • 最常見的 Parkinsonian Syndrome 類型,約佔 75-80%。

    • 主要病理特徵是中腦黑質 (substantia nigra) 多巴胺神經元的進行性退化,以及路易氏體 (Lewy bodies) 的出現。

    • 通常對左旋多巴 (Levodopa) 治療反應良好。

    • 早期症狀常為不對稱。

2.2. 次發性帕金森症候群 (Secondary Parkinsonism)

指由已知原因導致的 Parkinsonian Syndrome。

  • 藥物引起 (Drug-Induced Parkinsonism, DIP):

    • 第二常見的原因,尤其在老年族群。

    • 由阻斷多巴胺受體或耗竭多巴胺的藥物引起。

    • 常見藥物包括:

      • 抗精神病藥物 (Antipsychotics): 尤其是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如 Haloperidol, Fluphenazine, Chlorpromazine);部分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如 Risperidone, Paliperidone,尤其在高劑量時) 也可能引起。

      • 止吐劑 (Antiemetics): 如 Metoclopramide, Prochlorperazine。

      •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如 Flunarizine, Cinnarizine (在台灣較少用於此適應症,但需注意)。

      • 其他: 如 Tetrabenazine, Valproic acid (罕見), Amiodarone (罕見), Lithium (罕見)。

    • 症狀通常在停藥後數週至數月內改善或消失,但部分老年患者可能恢復較慢或不完全。

    • 症狀通常較對稱,運動遲緩和僵直較震顫明顯。

  • 血管性帕金森症候群 (Vascular Parkinsonism, VP):

    • 由腦血管疾病(如多發性腔隙性梗塞)影響基底核-額葉皮質迴路所致。

    • 臨床特徵:通常下半身症狀較明顯 ("lower-body parkinsonism"),表現為步態障礙(如小碎步、凍結步態)、姿勢不穩,而上肢震顫較少見或不明顯。

    • 常伴有其他血管性腦損傷的證據,如假性延髓麻痺 (pseudobulbar palsy)、認知功能障礙、泌尿功能障礙。

    • 對 Levodopa 反應通常不佳。

    • 腦部 MRI 可見多發性皮質下白質或基底核血管病變。

  • 毒素引起 (Toxin-Induced Parkinsonism):

    • MPTP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一種合成海洛因的污染物,可選擇性破壞黑質多巴胺神經元。

    •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CO) 中毒後遺症: 可損害蒼白球 (globus pallidus)。

    • 錳 (Manganese) 中毒: 常見於礦工、焊接工,錳沉積於基底核。

    • 其他如氰化物 (cyanide)、甲醇 (methanol) 等。

  • 感染後 (Post-Encephalitic Parkinsonism):

    • 曾見於 1917-1926 年流行的嗜睡性腦炎 (encephalitis lethargica) 之後。

    • 現今較罕見,但其他病毒性腦炎 (如日本腦炎、HIV腦病) 或細菌性腦膜腦炎也可能引起。

  • 創傷性 (Post-Traumatic Parkinsonism):

    • 例如拳擊手腦病 (dementia pugilistica),重複性頭部外傷後出現。

  • 正常壓力性水腦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NPH):

    • 典型三聯症:步態障礙 (gait disturbance,常為磁性步態 magnetic gait)、認知功能下降 (cognitive decline)、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

    • 其步態障礙可能類似 Parkinsonism,但通常對 Levodopa 無反應。

    • 腦部影像可見腦室擴大,但腦溝無明顯萎縮。

  • 其他結構性或代謝性病變:

    • 腦瘤、腦積水、副甲狀腺功能低下 (hypoparathyroidism) 導致基底核鈣化、肝腦病變 (Wilson's disease) 等。

2.3. 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 (Atypical Parkinsonism / Parkinson-Plus Syndromes)

這是一組神經退化性疾病,除了 Parkinsonian 特徵外,還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症狀("plus" features),且通常對 Levodopa 治療反應不佳或僅短暫有效,疾病進展較快,預後較差。

  • 多系統萎縮症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 特徵為 Parkinsonism、小腦功能障礙 (cerebellar ataxia)、自主神經功能衰竭 (autonomic failure) 和錐體束徵候 (pyramidal signs) 的不同組合。

    • 根據主要臨床表現分為:

      • MSA-P (Parkinsonian type): 以 Parkinsonism 為主。

      • MSA-C (Cerebellar type): 以小腦共濟失調為主。

    • 早期且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如姿位性低血壓、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是重要特徵。

    • 其他特徵:夜間喘鳴 (stridor)、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對 Levodopa 反應差或短暫。

    • MRI 可能見到橋腦萎縮、"hot cross bun" sign (MSA-C)、putaminal atrophy 或 T2 低信號 (MSA-P)。

  • 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PSP):

    • 典型特徵:早期出現的姿勢不穩導致頻繁跌倒 (尤其是向後跌倒)、垂直性上眼神經核麻痺 (supranuclear vertical gaze palsy,尤其是向下凝視困難)、額葉認知功能障礙、假性延髓麻痺 (構音困難、吞嚥困難)。

    • Parkinsonism 特徵通常為對稱性、軸性僵直 (axial rigidity) 明顯,震顫較少見。

    • 面部表情常呈驚訝狀 (astonished face),頸部過度伸展 (retrocollis)。

    • 對 Levodopa 反應差。

    • MRI 可能見到中腦萎縮 ("hummingbird sign" or "penguin silhouette sign" on sagittal view)。

  • 皮質基底核退化症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CBD):

    • 臨床表現高度不對稱。

    • 特徵:不對稱的肢體僵直、運動遲緩、肌張力不全 (dystonia)、肌陣攣 (myoclonus),伴有皮質功能障礙,如肢體失用症 (apraxia)、異己手/腿症候群 (alien limb phenomenon)、皮質感覺喪失 (cortical sensory loss)。

    • 對 Levodopa 反應差。

    • MRI 可能見到不對稱的頂葉-額葉皮質萎縮。

  • 路易氏體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 核心特徵:進行性認知功能下降(早期即出現,尤其影響注意力和視空間功能)、波動性的認知和警覺狀態、反覆出現的鮮明視幻覺、自發性 Parkinsonism。

    • "One-year rule" 用於區分 DLB 和帕金森氏症合併失智 (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 PDD):若失智症狀在 Parkinsonism 出現後一年內發生,或同時發生,則診斷為 DLB;若 Parkinsonism 出現至少一年後才發生失智,則診斷為 PDD。

    • 對抗精神病藥物高度敏感(可能導致嚴重的 Parkinsonism 惡化或自主神經功能不穩)。

    • REM 睡眠行為障礙 (RBD) 非常常見且常早期出現。

3. 鑑別診斷的關鍵點

鑑別不同的 Parkinsonian Syndrome 非常重要,因為其治療反應和預後差異很大。關鍵鑑別點包括:

  • 對 Levodopa 的反應:

    • PD: 通常有良好且持續的反應。

    • DIP: 停用致病藥物後症狀改善,對 Levodopa 無反應或反應不佳。

    • VP: 通常反應不佳。

    • Atypical Parkinsonism (MSA, PSP, CBD): 反應差、短暫或無反應。DLB 可能有部分反應,但不如 PD 明顯。

  • 症狀的對稱性與進展速度:

    • PD: 早期通常不對稱起病,進展相對緩慢。

    • DIP, VP: 可能較對稱。

    • Atypical Parkinsonism: 進展通常較 PD 快速。MSA, PSP 可為對稱或不對稱;CBD 通常高度不對稱。

  • 早期非運動症狀的出現與類型:
    這是區分 PD 與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的重要線索。

    特徵PD (典型)MSAPSPCBDDLB
    Levodopa 反應良好,持續差或短暫可能部分反應,但不如PD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晚期出現 (便秘常見,姿位性低血壓較晚)早期、嚴重 (姿位性低血壓、尿失禁/滯留、勃起障礙)較少或晚期較少可能早期出現 (姿位性低血壓、便秘)
    跌倒晚期早期可能 (MSA-P/C)早期、頻繁 (常向後跌倒)晚期晚期
    眼球運動障礙通常無可能有 (如 gaze-evoked nystagmus)早期垂直性眼動困難 (尤向下凝視)可能有 (如眼瞼失用 apraxia of eyelid opening)通常無顯著眼動障礙
    認知功能障礙/失智晚期 (PDD)晚期,額葉執行功能障礙早期額葉/皮質下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冷漠早期不對稱皮質功能障礙 (失用、異己手)早期波動性認知、視幻覺、REM睡眠行為障礙
    對稱性早期不對稱可對稱或不對稱通常較對稱 (軸性症狀為主)顯著不對稱可對稱或不對稱
    其他特徵嗅覺喪失、RBD 常見,對 Levodopa 副作用 (dyskinesia) 較晚出現小腦症狀 (MSA-C), 夜間喘鳴 (stridor), "cold hands/feet"額頭皺紋消失 (astonished face), 構音困難 (spastic/ataxic), 吞嚥困難肢體失用症 (apraxia), 異己手 (alien limb), 肌張力不全, 肌陣攣波動性警覺, 對抗精神病藥物敏感, RBD
  • 影像學發現:

    • MRI Brain:

      • 主要用於排除次發性原因 (如腦瘤、NPH、大範圍血管病變)。

      • 在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中可能有提示性發現:

        • MSA-C: 橋腦及小腦萎縮,"hot cross bun" sign (十字麵包徵)。

        • MSA-P: Putaminal atrophy, T2 低信號或高信號邊緣 (putaminal rim sign)。

        • PSP: 中腦萎縮 ("hummingbird sign" 或 "penguin silhouette sign" on sagittal view), sup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atrophy。

        • CBD: 不對稱的頂葉-額葉皮質萎縮。

        • VP: 多發性皮質下白質或基底核血管病變。

    • 多巴胺轉運體影像 (Dopamine Transporter Imaging, 如 DaTscan/TRODAT-SPECT):

      • 可以評估突觸前多巴胺神經元的完整性。

      • 在 PD、MSA、PSP、CBD、DLB 中通常顯示多巴胺攝取減少。

      • 在 DIP、血管性帕金森症候群 (部分)、本態性震顫 (Essential Tremor) 中通常正常。

      • 有助於區分神經退化性 Parkinsonism 與非退化性原因。

4. 診斷評估流程

  1. 詳細病史詢問:

    • 症狀起始時間、首發症狀、進展速度、對稱性。

    • 藥物史 (特別是抗精神病藥、止吐劑等)。

    • 毒素暴露史、頭部外傷史。

    • 家族史 (是否有類似疾病患者)。

    • 非運動症狀 (嗅覺、睡眠、自主神經功能、認知、情緒等)。

  2. 完整神經學檢查:

    • 評估 TRAP 四大主徵。

    • 眼球運動 (尤其垂直凝視)。

    • 小腦功能檢查。

    • 自主神經功能評估 (如姿位性血壓)。

    • 認知功能篩檢 (如 MMSE, MoCA)。

    • 尋找 "red flags" (警示信號),提示可能為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 (如早期嚴重自主神經衰竭、早期跌倒、早期失智、垂直眼動受限、對 Levodopa 反應差等)。

  3. 藥物檢視與停藥試驗:

    • 若懷疑 DIP,應嘗試停用或更換可疑藥物 (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4. Levodopa 試驗 (Levodopa Challenge Test):

    • 給予足夠劑量的 Levodopa (通常需合併 Carbidopa 或 Benserazide) 治療一段時間 (如數週至數月),評估運動症狀的改善程度。

    • 顯著改善支持 PD 的診斷。

  5. 腦部影像學檢查:

    • MRI Brain: 幾乎是標準檢查,用於排除結構性病變及尋找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的特徵。

    • DaTscan/TRODAT-SPECT: 在鑑別困難時有輔助價值。

  6. 其他輔助檢查 (視情況安排):

    • 自主神經功能測試 (Autonomic function tests)。

    • 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Polysomnography, PSG),尤其懷疑 RBD 時。

    • 神經心理測驗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詳細評估認知功能。

    • 基因檢測 (若有早發性或家族性病史)。

5. 總結與提醒

Parkinsonian Syndrome 是一個臨床症候群,其背後病因眾多。準確的診斷對於制定合適的治療策略和預後評估至關重要。帕金森氏症 (PD) 是最常見的原因,但務必考慮次發性原因 (尤其是藥物引起) 和非典型帕金森症候群。詳細的病史、仔細的神經學檢查,結合適當的輔助檢查 (特別是腦部影像和 Levodopa 試驗),是診斷和鑑別診斷的基石。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