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 相關疾病 (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
IgG4 相關疾病 (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是一個近年來才被完整定義的全身性疾病,在內科各次專科都可能遇到,因此是醫師國考的重要主題。
定義與核心概念 流行病學 病理生理學 臨床表現 (依器官系統分類) 診斷流程與標準 鑑別診斷 治療原則 預後與追蹤 總結與考試重點
1. 定義與核心概念 (Definition & Core Concepts)
多個器官出現 腫塊樣病灶 (tumor-like lesions) 或瀰漫性腫大。組織病理學上可見 緻密的淋巴漿細胞浸潤 (dense lymphoplasmacytic infiltrate) ,其中富含IgG4 陽性漿細胞 。常伴隨特徵性的 席紋狀纖維化 (storiform fibrosis) 。血清中的 IgG4 濃度常會升高 。
2.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好發年齡: 中老年人,高峰期在 60-70 歲。性別: 男性較女性多見(約 2-3:1)。共病症: 病人常有過敏史,如氣喘、鼻炎或嗜酸性球增多症 (eosinophilia)。
3. 病理生理學 (Pathophysiology)
T 細胞驅動的反應: CD4+ T 細胞 是核心角色,特別是T-helper 2 (Th2) 細胞 和細胞毒性 T 淋巴球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 。Th2 細胞分泌 IL-4, IL-5, IL-13 等細胞激素,促進 B 細胞的類別轉換 (class switch) 以產生 IgE 和 IgG4,並造成嗜酸性球增多。CTLs 則可能造成組織損傷。
B 細胞與漿細胞: 活化的 B 細胞分化為漿細胞,大量產生多株性 (polyclonal) 的 IgG4。
纖維化過程: 調節性 T 細胞 (Tregs) 和巨噬細胞 分泌TGF-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這是驅動纖維母細胞 (fibroblasts) 活化,導致組織纖維化的關鍵細胞激素。
4.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5. 診斷流程與標準
血清 IgG4 濃度: > 135 mg/dL 是常用的切點,但敏感性與特異性均非 100%。約 30% 的確診病人血清 IgG4 濃度正常。 其他疾病(如惡性腫瘤、多中心 Castleman 病)也可能升高。
其他發現:可能有多株性高丙球蛋白血症 (polyclonal hypergammaglobulinemia)、嗜酸性球增多、IgE 升高、低補體血症 (hypocomplementemia)。
CT/MRI: 可見受影響器官的瀰漫性腫大或腫塊,通常在顯影劑注射後呈延遲性增強 (delayed enhancement)。PET/CT: 受影響的器官會呈現 FDG 高度攝取,有助於評估疾病的活動性與影響範圍,但無法區分惡性腫瘤。
三大特徵: 緻密的淋巴漿細胞浸潤 (Dense lymphoplasmacytic infiltrate) 席紋狀纖維化 (Storiform fibrosis): 纖維母細胞呈漩渦狀或席紋狀排列,是高度特徵性的表現。閉鎖性靜脈炎 (Obliterative phlebitis): 淋巴漿細胞浸潤靜脈壁,導致管腔閉鎖。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IHC): IgG4+ 漿細胞數量 > 10/HPF (高倍視野)。 IgG4+/IgG+ 漿細胞比例 > 40%。
進入標準 (Entry Criteria): 至少在一個典型器官(如胰臟、膽管、唾液腺等)出現特徵性臨床或影像學表現。排除標準 (Exclusion Criteria): 必須優先排除模仿者 ,特別是惡性腫瘤。若有發燒、血球低下、ANCA陽性等非典型表現,需高度懷疑其他診斷。納入標準 (Inclusion Criteria): 依據臨床、血清學、病理學表現給予評分,總分 ≥ 20 分即可歸類為 IgG4-RD。病理學證據權重最高。
6. 鑑別診斷 (Differential Diagnosis)
7. 治療原則 (Treatment)
治療時機: 僅有症狀或造成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時才需治療。無症狀的淋巴結或唾液腺腫大可考慮觀察。第一線治療 (誘導緩解): Glucocorticoids (類固醇) 是標準治療。常用劑量:Prednisolone 0.6 mg/kg/day (通常 30-40 mg/day),持續 2-4 週後,依臨床反應在 3-6 個月內緩慢減量。
維持治療/類固醇減量輔助藥物 (Steroid-sparing agents): 對於復發風險高或無法耐受類固醇的病人,可考慮使用 Azathioprine,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Methotrexate。
復發或難治性疾病: Rituximab (anti-CD20 單株抗體) 是目前最有效的二線藥物。它能清除 B 細胞,從而減少 IgG4 的產生並改善發炎。
8. 預後與追蹤 (Prognosis & Monitoring)
預後: 對類固醇反應良好,但復發率高 。長期預後取決於器官纖維化造成的不可逆損傷程度。追蹤: 臨床症狀 的改善。血清 IgG4 濃度 的變化(通常在治療後下降,可作為活動性指標之一)。影像學檢查 追蹤器官大小和發炎情況。
9. 總結與考試重點 (Summary & Key Points for Exam)
核心病理: 記住三個關鍵詞:淋巴漿細胞浸潤、席紋狀纖維化、閉鎖性靜脈炎 。診斷關鍵: 組織切片是王道 。血清 IgG4 升高有幫助,但非絕對。首要鑑別: 永遠先排除惡性腫瘤 (胰臟癌、膽管癌、淋巴瘤)。經典表現: 第一型自體免疫性胰臟炎 (香腸狀胰臟)。 Mikulicz's disease (雙側唾液腺/淚腺腫大)。 後腹腔纖維化 (包覆大血管及輸尿管)。
治療階梯: 一線: 類固醇 (Glucocorticoids) 。二線/難治性: Rituximab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