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3-9-43-He: 何杰金氏淋巴癌
有關何杰金氏淋巴癌病源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目前認為其淋巴癌細胞最可能是源自於B細胞淋巴球
B. 目前認為其淋巴癌細胞最可能是源自於T細胞淋巴球
C. HIV感染相關之何杰金氏淋巴癌細胞裡幾乎都看不到EBV感染的證據
D. 非HIV感染相關之何杰金氏淋巴癌細胞裡幾乎都看得到EBV感染的證據
點此顯示/隱藏答案與詳解
何杰金氏淋巴瘤 (Hodgkin Lymphoma, HL)
1. 定義與概述
2. 流行病學
年齡分佈: HL 的發生率呈現雙峰分佈,第一個高峰在年輕成人(約15-35歲),第二個高峰在老年人(>55歲)。性別: 男性略多於女性。台灣數據: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HL 相對於 NHL 較為少見,但仍是年輕族群中常見的癌症之一。其發生率相較於西方國家略低。
3. 病因與危險因子
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 約20-50%的典型HL (classical HL, cHL) 病例中,RS 細胞內可檢測到EBV。EBV在混合細胞型 (Mixed Cellularity HL) 中尤其常見。免疫抑制: 如愛滋病 (AIDS) 患者或器官移植後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其HL發生風險增加。家族史: 有HL家族史者,尤其是一等親,風險略有增加。自體免疫疾病史。
4. 病理生理學與分類
5. 臨床表現
無痛性淋巴結腫大: 最常見的表現 (約70%)。常始於頸部淋巴結 (cervical),其次為腋下 (axillary)、縱膈腔 (mediastinal)。 淋巴結通常堅實、有彈性、無壓痛。 HL的擴散傾向於沿著淋巴管系統 連續性擴散 (contiguous spread) 。
B症狀 (B symptoms): 約30-40%的患者出現,是重要的預後指標。不明原因發燒: 體溫 > 38°C,持續至少三天。夜間盜汗: 嚴重到需要更換衣物或床單。體重減輕: 過去6個月內,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 10%。
縱膈腔腫塊相關症狀: 若縱膈腔淋巴結腫大明顯,可能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難、上腔靜脈症候群。搔癢 (Pruritus): 嚴重且廣泛的皮膚搔癢,原因不明。酒精引起的淋巴結疼痛 (Alcohol-induced pain): 少見但具特徵性,飲酒後數分鐘內,腫大的淋巴結部位出現疼痛。Pel-Ebstein fever: 一種特殊的間歇性發燒,發燒數日至數週,然後退燒數日至數週,週期性反覆,較少見。淋巴結外侵犯 (Extranodal involvement): 相較於NHL較少見,但晚期可能侵犯骨髓、肝、肺、骨骼等。
6. 診斷
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 注意淋巴結腫大部位、大小、性質,以及B症狀等。實驗室檢查: 全血球計數 (CBC):可能出現正球性貧血、嗜酸性球增多 (eosinophilia)、血小板增多或減少、淋巴球減少 (lymphopenia)。 紅血球沉降速率 (ESR) 及 C-反應蛋白 (CRP):常升高,為發炎指標,也與預後相關。 乳酸脫氫酶 (LDH):可能升高,與腫瘤負荷及預後相關。 肝腎功能、電解質、尿酸。 血清白蛋白 (Albumin):晚期HL預後因子之一。 HIV檢測:建議所有新診斷HL患者進行。
淋巴結切片檢查 (Excisional lymph node biopsy): 診斷的黃金標準。 應盡可能完整切除一顆腫大的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細針抽吸 (FNA) 或粗針切片 (core biopsy) 可能不足以確診或進行完整分型。病理醫師會尋找RS細胞及其變異型,並評估周圍細胞背景。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對於確診及分型至關重要。cHL RS cells: CD30+, CD15+, PAX5 (weak)+, CD20 variable/-, CD45-. NLPHL LP cells: CD20+, CD45+, BCL6+, EMA variable, CD30-, CD15-.
影像學檢查 (用於分期與評估): 胸部X光: 初步評估縱膈腔。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 頸部、胸部、腹部、骨盆的CT是標準分期工具,評估淋巴結侵犯範圍及結外器官侵犯。正子斷層掃描/電腦斷層掃描 (PET-CT scan): 目前是HL分期、治療中反應評估 (interim PET) 及治療結束後反應評估 (end-of-treatment PET) 的標準工具。 對偵測微小病灶及區分纖維化與殘存腫瘤非常敏感。 治療反應以 Deauville score (1-5分) 評估。
骨髓切片與抽吸 (Bone marrow biopsy and aspirate): 過去常規用於分期,但隨著PET-CT的普及,對於早期cHL且PET-CT無骨髓異常訊號者,其必要性下降。 若PET-CT顯示骨髓異常攝取,或患者有不明原因血球低下、B症狀,仍建議執行。 對於晚期疾病 (Stage III/IV) 或MCHL、LDHL亞型,仍常建議執行。
7. 分期 (Ann Arbor Staging System with Cotswolds Modifications)
Stage I: 單一淋巴結區域 (I) 或單一淋巴結外器官的局部侵犯 (IE)。Stage II: 橫膈同側 ≥2 個淋巴結區域 (II) 或伴隨局部淋巴結外器官侵犯 (IIE)。Bulky disease (X): 通常指縱膈腔腫塊最大橫徑 > 1/3 胸廓橫徑,或任一淋巴結腫塊最大徑 > 10 cm。
Stage III: 橫膈上下兩側皆有淋巴結侵犯 (III),可能伴隨脾臟侵犯 (IIIS)、局部結外器官侵犯 (IIIE),或兩者皆有 (IIISE)。Stage IV: 瀰漫性或播散性侵犯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外器官(如肝、骨髓、肺),伴或不伴淋巴結侵犯。
A: 無B症狀。B: 有B症狀 (發燒、盜汗、體重減輕)。E: 單一結外器官的局部延伸侵犯 (非播散性)。S: 脾臟侵犯。X: 大腫塊 (Bulky disease)。
8. 預後因素
有利預後 (Favorable): 通常指無下列任一不利因素。不利預後 (Unfavorable): 根據不同研究組織 (如GHSG, EORTC, NCCN) 定義略有不同,常見不利因素包括:ESR ≥ 50 mm/hr (或有B症狀時 ESR ≥ 30 mm/hr) 侵犯 ≥ 3 個淋巴結區域 縱膈腔大腫塊 (Mediastinal mass ratio, MMR > 0.33) B症狀 結外侵犯 (E-lesions)
國際預後分數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 IPS): 針對晚期cHL,包含7個獨立的不利預後因子,每符合一項得1分,分數越高預後越差。血清白蛋白 (Albumin) < 4.0 g/dL 血紅素 (Hemoglobin) < 10.5 g/dL 男性 (Male sex) 年齡 (Age) ≥ 45 歲 臨床分期為 Stage IV 白血球計數 (WBC) ≥ 15,000/μL 淋巴球計數 (Lymphocyte count) < 600/μL 或 < 8% of WBC
9. 治療原則
早期有利 (Early-stage favorable) cHL (如 Stage I-IIA 無不利預後因子): 標準治療: ABVD 化療方案 x 2-4 個療程,合併或不合併受累部位放射治療 (Involved-Site Radiation Therapy, ISRT) 約 20-30 Gy。 ABVD:Adriamycin (Doxorubicin), Bleomycin, Vinblastine, Dacarbazine。 目前趨勢是盡量減少治療強度以降低長期毒性,例如對於PET-CT反應良好者 (Deauville 1-2分 after 2 cycles ABVD),可能省略放療或減少化療療程。
早期不利 (Early-stage unfavorable) cHL (如 Stage I-IIA 伴有不利預後因子): 標準治療: ABVD x 4-6 個療程,通常合併 ISRT (30 Gy)。 部分高風險患者 (如歐洲GHSG研究組) 可能考慮更強的化療方案,如 escalated BEACOPP (Bleomycin, Etoposide, Adriamycin, Cyclophosphamide, Oncovin (Vincristine), Procarbazine, Prednisone) x 2 cycles + ABVD x 2 cycles,再合併 ISRT。但 escalated BEACOPP 毒性較大。
晚期 (Advanced-stage) cHL (如 Stage IIB 伴大腫塊或E期, Stage III-IV): 標準治療: ABVD x 6-8 個療程。 escalated BEACOPP x 6 個療程 (尤其在歐洲,IPS分數較高者)。此方案治癒率可能略高於ABVD,但急性毒性及長期不孕、次發性血癌風險也較高。Brentuximab Vedotin + AVD (A+AVD) x 6 個療程: Brentuximab Vedotin (BV) 是一種抗CD30的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ECHELON-1 研究顯示,A+AVD 相較於 ABVD 在晚期HL中可改善無惡化存活期 (PFS),尤其在PET-2陰性後可考慮省略Bleomycin (A+AVD中無B)。目前已成為許多國家晚期HL的一線標準治療選項之一(需考慮健保給付)。
治療結束後若有殘存大腫塊 (通常 >2.5cm) 且PET-CT陽性,可考慮放療。
治療中PET-CT (Interim PET) 的角色: 通常在2-3個化療療程後進行。 若PET反應良好 (Deauville 1-3),通常繼續原計畫治療。 若PET反應不佳 (Deauville 4-5),可能需要調整治療策略,如換用更強的化療方案或考慮早期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
10. 治療的長期併發症與追蹤
次發性惡性腫瘤 (Secondary malignancies): 固態腫瘤:乳癌 (尤其年輕女性接受胸部放療者)、肺癌 (與Bleomycin及放療相關)、甲狀腺癌等。 血液惡性腫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 (MDS),與烷化劑化療 (如Procarbazine, Cyclophosphamide) 及etoposide相關。
心血管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心包膜炎。與縱膈腔放療及蒽環類藥物 (Anthracyclines, 如Doxorubicin) 相關。
肺部疾病: 肺纖維化 (與Bleomycin及胸部放療相關)。
內分泌異常: 甲狀腺功能低下 (頸部放療後常見)。 性腺功能低下與不孕 (與烷化劑、Procarbazine、盆腔放療相關)。
慢性疲勞。 骨質疏鬆。
治療結束後需定期追蹤,監測疾病是否復發及晚期併發症的發生。 追蹤頻率:初期較密集 (如每3-6個月),之後逐年拉長。 追蹤內容:病史詢問、理學檢查、血液檢查 (CBC, ESR, LDH, 甲狀腺功能等)。影像學檢查 (CT或PET-CT) 的頻率和必要性依個別情況而定,不建議常規過度使用以減少輻射暴露。 強調健康生活方式: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 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特定篩檢:如乳癌篩檢 (乳房攝影、MRI)。
11. 台灣本土考量
治療指引: 台灣血液病學會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機構會參考國際指引(如NCCN, ESMO)並結合本土經驗制定診療建議。健保給付: 新型藥物如 Brentuximab Vedotin 和 PD-1 抑制劑的健保給付條件是臨床醫師在選擇治療方案時的重要考量。醫師需依據最新的健保規範為患者選擇最適切且可負擔的治療。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