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
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這類藥物在內科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主要用於治療過敏相關疾病。
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
一、組織胺 (Histamine) 簡介
組織胺的來源與生理作用: 組織胺是一種生物胺 (biogenic amine),主要由肥大細胞 (mast cells) 和嗜鹼性球 (basophils) 合成並儲存於顆粒中。在腦部,組織胺也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 當身體受到過敏原刺激或其他物理/化學刺激時,這些細胞會釋放出組織胺。 生理作用 非常廣泛,主要包括:血管擴張 (Vasodilation): 導致局部血流增加、皮膚發紅、血壓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 (Increased vascular permeability): 造成組織液滲出,形成水腫、風疹塊 (wheal)。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Bronchoconstriction): 可能誘發或加重氣喘。刺激感覺神經末梢 (Stimulation of sensory nerve endings): 引起搔癢 (pruritus) 和疼痛。胃酸分泌增加 (Increas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主要由 H2 受體介導。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調節睡眠-清醒週期、食慾、認知功能等。
組織胺受體 (Histamine Receptors): 組織胺的作用是透過與細胞表面的特定受體結合來實現的。目前已知的組織胺受體主要有四型: H1 受體: 主要分布於平滑肌 (血管、支氣管)、內皮細胞、腦部。介導多數過敏反應的症狀,如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支氣管收縮、搔癢。多數臨床使用的抗組織胺是針對 H1 受體的拮抗劑。 H2 受體: 主要分布於胃壁細胞 (parietal cells)、心肌、免疫細胞。主要介導胃酸分泌。H3 受體: 主要分布於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作為自體受體 (autoreceptor) 和異質受體 (heteroreceptor),調控組織胺及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H4 受體: 主要表現於造血來源的細胞,如嗜酸性球、肥大細胞、T細胞等,參與免疫調節與發炎反應。
二、抗組織胺的分類與作用機制
第一代 (傳統型) H1 抗組織胺 (First-generation H1 Antagonists): 特性: 脂溶性較高,容易通過血腦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因此常有顯著的中樞神經鎮靜作用 (sedation) 。作用: 除了拮抗 H1 受體外,許多第一代抗組織胺還具有抗膽鹼 (anticholinergic/antimuscarinic)、抗血清素 (antiserotonergic) 及 α-腎上腺素阻斷 (alpha-adrenergic blocking) 等作用,這些作用貢獻了其部分療效及副作用。半衰期: 通常較短,一天需多次給藥。
第二代 (非鎮靜型/低鎮靜型) H1 抗組織胺 (Second-generation H1 Antagonists): 特性: 脂溶性較低,或為 P-醣蛋白 (P-glycoprotein) 的受質,使其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因此鎮靜作用顯著降低或無 。作用: 對 H1 受體的選擇性較高,較少影響其他受體,因此副作用譜相對較窄。半衰期: 通常較長,多數可一天給藥一次。部分第二代藥物除了拮抗 H1 受體外,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機制,如抑制肥大細胞釋放介質。
三、第一代 H1 抗組織胺 (First-generation H1 Antagonists)
藥理特性: 脂溶性高,易穿透 BBB。 口服吸收良好,作用快速 (通常30-60分鐘內)。 肝臟代謝。
臨床應用: 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過敏性結膜炎、藥物或食物過敏反應。搔癢症 (Pruritus): 各種原因引起的皮膚搔癢。暈動病 (Motion sickness): 如 Diphenhydramine, Dimenhydrinate (Dramamine,為 Diphenhydramine 的鹽類), Promethazine。鎮靜/助眠: 利用其鎮靜副作用,如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錐體外症候群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EPS): 因其抗膽鹼作用,可緩解部分藥物引起的 EPS,如 Diphenhydramine。感冒症狀緩解: 常見於複方感冒藥中,緩解流鼻水等症狀。
常見藥物範例 (台灣常用名): Ethanolamines: Diphenhydramine (Benadryl® 息咳寧), Dimenhydrinate (Dramamine® 暈動寧)Alkylamines: Chlorpheniramine (Pilian® 治鼻敏), DexchlorpheniraminePiperazines: Hydroxyzine (Atarax® 安泰樂), CyclizinePhenothiazines: Promethazine (Finska® 非那根)Piperidines: Cyproheptadine (Periactin® 安清敏) - 此藥亦有顯著抗血清素作用,可用於促進食慾。
主要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中樞神經系統: 鎮靜、嗜睡、疲倦、頭暈、注意力不集中、協調能力下降。 (最常見)在兒童或少數成人可能出現反常的興奮現象。
抗膽鹼副作用 (Anticholinergic effects): 口乾、眼乾、視力模糊。 尿滯留 (尤其在攝護腺肥大患者)。 便秘。 心搏過速。 認知功能障礙、譫妄 (尤其在老年人)。
**胃腸道:**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增加 (如 Cyproheptadine)。 其他: 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Promethazine 具光敏感性。
注意事項: 駕駛或操作精密機械者應避免或謹慎使用。 老年人: 因鎮靜及抗膽鹼副作用風險高,應盡量避免使用,若需使用應選副作用較低者並減量。青光眼 (尤其是閉鎖性青光眼) 患者禁用或慎用。 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者禁用或慎用。 避免與酒精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併用,以免加重鎮靜作用。
四、第二代 H1 抗組織胺 (Second-generation H1 Antagonists)
藥理特性: 脂溶性低或為 P-glycoprotein 的受質,不易通過 BBB。 對 H1 受體選擇性高。 作用時間長,多為一天一次。
臨床應用: 過敏性鼻炎 (季節性與常年性)。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 CSU)。 其他過敏相關搔癢。 相較於第一代,較少用於暈動病或助眠。
常見藥物範例 (台灣常用名): Piperidines: Loratadine (Clarityne® 康瑞斯) Desloratadine (Aerius® 艾來) - Loratadine 的活性代謝物。 Fexofenadine (Allegra® 艾來 Allegra) - Terfenadine 的活性代謝物,安全性高。 Bilastine (Bilas® 必樂舒) - 較新的藥物,選擇性高,鎮靜作用極低。 Rupatadine (Rupafin® 路帕敏) - 除了 H1 拮抗,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Piperazines: Cetirizine (Zyrtec® 驅特異) - Hydroxyzine 的活性代謝物,部分人仍可能感到嗜睡。 Levocetirizine (Xyzal® 驅異樂) - Cetirizine 的左旋光學異構物,活性更強,理論上鎮靜作用更低。
其他: Ebastine, Mizolastine (台灣較少見或已無)
主要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鎮靜作用: 遠低於第一代,但並非完全沒有。Cetirizine 和 Levocetirizine 在部分敏感個體仍可能引起嗜睡。Fexofenadine, Loratadine, Desloratadine, Bilastine 通常被認為鎮靜作用最低。頭痛: 部分藥物可能引起。口乾: 較第一代輕微且少見。藥物交互作用: Fexofenadine: 避免與葡萄柚汁、柳橙汁、蘋果汁等果汁併服,因會降低其吸收。避免與含鋁或鎂的制酸劑同時服用 (間隔至少2小時)。Loratadine, Desloratadine 經由 CYP3A4, CYP2D6 代謝,但臨床上顯著的交互作用較少。
心臟毒性: 早期的第二代藥物 Astemizole 和 Terfenadine 因可能引起 QT 間期延長和心室性心律不整 (Torsades de pointes) 已下市。目前市面上的第二代藥物在建議劑量下心臟安全性良好。
部分藥物的額外抗發炎作用: 一些第二代抗組織胺 (如 Cetirizine, Levocetirizine, Desloratadine, Rupatadine, Bilastine) 除了 H1 拮抗外,還被證實具有抑制發炎細胞 (如嗜酸性球) 趨化、黏附,以及抑制發炎介質 (如細胞激素、白三烯素) 釋放等作用。這些特性可能使其在治療過敏性發炎疾病時有額外益處。
五、H1 抗組織胺的臨床選擇考量
依據疾病類型與症狀: 急性過敏反應、嚴重搔癢: 可能考慮作用快速的第一代藥物 (如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或高劑量第二代藥物。慢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 首選第二代抗組織胺,因其副作用少,適合長期使用。國際指引建議可將第二代抗組織胺劑量增加至4倍以控制症狀。暈動病: 選擇具中樞抑制作用的第一代藥物 (如 Diphenhydramine, Dimenhydrinate, Promethazine)。失眠 (短期輔助): 可考慮具鎮靜作用的第一代藥物 (如 Diphenhydramine, Hydroxyzine),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依據病人狀況: 是否需要駕駛或從事需高度專注工作: 應選擇第二代非鎮靜型藥物。年齡: 兒童: 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劑型與劑量,第二代藥物因安全性較高而常被優先考慮。老年人: 強烈建議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因其抗膽鹼副作用和鎮靜作用易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尿滯留等。首選第二代藥物。
共病症: 如青光眼、攝護腺肥大、認知障礙等,應避免使用第一代藥物。對鎮靜副作用的耐受度。
依據藥物特性: 作用起始時間與持續時間。 副作用譜。 藥物交互作用。 病人偏好與先前用藥反應。
六、特殊族群的使用
孕婦與哺乳期婦女: 懷孕: 多數抗組織胺的懷孕分級為 B 或 C。一般而言,若需使用,Loratadine 和 Cetirizine 是相對較常被考慮的第二代藥物 (FDA Pregnancy Category B)。第一代藥物中 Chlorpheniramine 也屬 Category B。但任何藥物均應在醫師評估效益與風險後使用。哺乳: 多數抗組織胺會分泌至乳汁。第二代藥物因全身吸收較少,分泌至乳汁量可能較低。Loratadine, Fexofenadine 通常被認為是哺乳期相對安全的選擇。應避免使用具強烈鎮靜作用的第一代藥物。
老年人: 如前述,應優先選擇第二代非鎮靜型抗組織胺,並注意劑量調整 (若腎功能不佳)。避免第一代藥物。 肝腎功能不全者: 許多抗組織胺經肝臟代謝或腎臟排泄。 對於中重度腎功能不全者,Loratadine, Desloratadine, Cetirizine, Levocetirizine, Fexofenadine 等均需調整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Bilastine 也需依腎功能調整。 嚴重肝功能不全者,部分藥物也需調整劑量。
七、總結比較:第一代 vs. 第二代 H1 抗組織胺
八、重要提醒
抗組織胺主要為症狀治療藥物,對於過敏性疾病,找出並避免過敏原仍是重要的一環。 雖然第二代抗組織胺相對安全,但仍應按醫囑或藥品說明書建議劑量使用。 若使用抗組織胺後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嚴重副作用,應立即就醫。 醫學知識不斷更新,特定藥物的選擇與使用建議,請參考最新的臨床指引與藥品仿單。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