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劑 (Anticoagulants)
抗凝血劑 (Anticoagulants) 是內科醫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主要用於預防及治療各種血栓栓塞性疾病。它們的作用機轉是干擾凝血級聯反應 (coagulation cascade) 中的特定凝血因子,從而阻止血栓的形成或擴大。
抗凝血劑總覽 (Overview of Anticoagulants)
維生素K拮抗劑 (Vitamin K Antagonists, VKAs) 肝素類 (Heparins) 未分段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直接凝血酶抑制劑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DTIs) 口服:Dabigatran 注射型:Argatroban, Bivalirudin
直接Xa因子抑制劑 (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s) (常統稱為 DOACs/NOACs)口服: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 Betrixaban (台灣較少用)
間接Xa因子抑制劑 (In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 注射型:Fondaparinux
一、維生素K拮抗劑 (Vitamin K Antagonists, VKAs)
代表藥物: Warfarin (可邁丁)作用機轉: 抑制維生素K環氧化物還原酶 (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進而阻斷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 (II, VII, IX, X) 以及蛋白質C (Protein C) 和蛋白質S (Protein S) 的活化。 作用效果出現較慢 (約需3-5天),因需等待已活化的凝血因子被消耗。
藥物動力學: 口服吸收良好。 主要經由肝臟細胞色素P450系統 (CYP2C9最重要,其次CYP1A2, CYP3A4) 代謝。 半衰期長 (約36-42小時)。 可通過胎盤,具致畸胎性 (懷孕D級)。
臨床適應症: 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AF) 預防中風。 靜脈血栓栓塞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層靜脈血栓 (DVT) 和肺栓塞 (PE) 的治療與二級預防。 機械性心臟瓣膜置換術後。 某些高風險血栓情況 (如抗磷脂質症候群)。
劑量與監測: 起始劑量通常為 2.5-5 mg/day,依個別反應調整。 監測指標:國際標準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目標INR範圍: 多數適應症 (如AF, VTE):2.0 - 3.0。 機械性二尖瓣 (mitral valve) 或高風險機械性主動脈瓣 (aortic valve):2.5 - 3.5。
需頻繁監測INR,尤其在起始治療或劑量調整時。
副作用: 出血: 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副作用。INR過高時風險增加。皮膚壞死 (Skin necrosis):罕見,通常發生在治療初期,與蛋白質C短暫缺乏有關。 紫色趾症候群 (Purple toe syndrome):罕見。 致畸胎性。
藥物/食物交互作用: 非常多!因其經CYP450代謝且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 增強效果 (INR上升):Amiodarone, Fluconazole, Metronidazole, Bactrim (TMP-SMX), Macrolides, NSAIDs, 大量維生素E, 某些中草藥 (如丹參、當歸)。 減弱效果 (INR下降):Rifampin,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Barbiturates, 大量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 (如深綠色蔬菜、肝臟)。
過量/出血處理與解毒劑: 輕微INR過高無出血:暫停Warfarin,密切監測INR。 嚴重INR過高或活動性出血: 維生素K1 (Phytonadione): 口服或緩慢靜脈注射。作用較慢 (6-12小時後開始降低INR)。凝血酶原複合物濃縮劑 (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PCC): 含因子II, VII, IX, X,作用快速,為首選。台灣有 Kaskadil (含 Protein C/S) 或 Beriplex P/N (不含 Protein C/S)。新鮮冷凍血漿 (Fresh Frozen Plasma, FFP): 若PCC不可得,但需大量輸注,可能造成體液過多。
二、肝素類 (Heparins)
1. 未分段肝素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作用機轉: 間接作用,需與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 AT-III) 結合,增強AT-III抑制凝血酶 (Thrombin, Factor IIa) 和Xa因子的活性。對IIa和Xa的抑制作用約為1:1。
藥物動力學: 只能靜脈注射 (IV) 或皮下注射 (SC)。IV給予作用迅速。 半衰期短 (約1-2小時),與劑量有關。 主要由網狀內皮系統清除,部分經腎臟代謝。
臨床適應症: VTE治療與預防。 急性冠心症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心導管檢查或心臟手術期間抗凝。 體外循環 (如血液透析、葉克膜ECMO)。
劑量與監測: 治療劑量通常以IV infusion給予,需依體重調整。 監測指標: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目標aPTT:通常為對照組的1.5 - 2.5倍 (各實驗室參考值可能不同)。 需在起始治療後4-6小時監測aPTT,並依此調整劑量。
副作用: 出血。 肝素誘導的血小板低下症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 嚴重免疫介導併發症,反而會造成血栓形成,需立即停用所有肝素類藥物,並改用非肝素類抗凝劑 (如Argatroban, Fondaparinux)。骨質疏鬆 (長期使用)。 高血鉀。
解毒劑: 硫酸魚精蛋白 (Protamine sulfate): 可中和UFH。1 mg protamine sulfate 約可中和 100 units UFH。需緩慢靜脈注射。
2. 低分子量肝素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
代表藥物: Enoxaparin (Clexane, Lovenox), Dalteparin (Fragmin), Tinzaparin。作用機轉: 主要通過與AT-III結合,增強其對Xa因子的抑制作用,對凝血酶 (IIa) 的抑制作用較弱。Xa:IIa抑制比例約為2:1至4:1。
藥物動力學: 皮下注射,生體可用率高 (約90%)。 半衰期較UFH長 (約4-6小時)。 主要經腎臟清除,腎功能不全時需調整劑量。
臨床適應症: VTE治療與預防 (門診治療DVT的標準選擇之一)。 ACS (NSTEMI)。 癌症相關血栓 (Cancer-Associated Thrombosis, CAT) 的治療。 懷孕期間的抗凝治療首選。
劑量與監測: 依體重調整劑量,通常為固定劑量,每日一次或兩次皮下注射。 常規情況下不需監測。 特殊情況 (如嚴重腎功能不全、極端體重、懷孕、出血風險高) 可考慮監測 Anti-Xa 活性 (給藥後4小時採血,目標範圍依適應症而異,通常為0.5-1.0 IU/mL for BID dosing)。
副作用: 出血 (風險較UFH低)。 注射部位血腫、疼痛。 HIT (風險較UFH低,但若曾發生UFH引起的HIT,LMWH也禁用)。 骨質疏鬆 (長期使用,風險較UFH低)。
解毒劑: 硫酸魚精蛋白 (Protamine sulfate): 僅能部分中和LMWH的抗Xa活性 (約60-75%)。
三、直接凝血酶抑制劑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DTIs)
1. 口服DTI
代表藥物: Dabigatran etexilate (Pradaxa)作用機轉: 直接、可逆地抑制游離型及與血塊結合型凝血酶 (Factor IIa)。
藥物動力學: Dabigatran etexilate為前驅藥,口服後轉化為活性Dabigatran。 生體可用率低 (約3-7%),受P-glycoprotein (P-gp) 影響。 主要經腎臟排泄 (約80%),腎功能不全時需調整劑量或禁用 (CrCl < 30 mL/min 通常禁用於AF)。 半衰期約12-17小時。
臨床適應症: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 (Non-valvular AF, NVAF) 預防中風。 VTE治療與二級預防。
劑量與監測: 固定劑量,依適應症及腎功能調整 (如150mg BID 或 110mg BID)。 常規不需監測。 特殊情況可測 aPTT (會延長)、thrombin time (TT) 或 diluted TT (dTT)、Ecarin Clotting Time (ECT)。
副作用: 出血。 消化不良 (Dyspepsia): 發生率較高。胃食道逆流。
藥物交互作用: P-gp誘導劑 (如Rifampin) 會降低Dabigatran濃度。 P-gp抑制劑 (如Verapamil, Amiodarone, Ketoconazole) 會增加Dabigatran濃度。
解毒劑: Idarucizumab (Praxbind): 特異性單株抗體,可快速逆轉Dabigatran的抗凝效果。
2. 注射型DTIs
代表藥物: Argatroban, Bivalirudin作用機轉: 直接抑制凝血酶。臨床應用: Argatroban: 主要用於HIT病人的抗凝治療,或曾有HIT病史需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 的病人。需依aPTT調整劑量。主要經肝臟代謝。Bivalirudin: 主要用於PCI過程中的抗凝,特別是HIT高風險病人。半衰期短,主要經蛋白酶降解及腎臟排泄。
四、直接Xa因子抑制劑 (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s) - DOACs/NOACs
代表藥物: Rivaroxaban (Xarelto), Apixaban (Eliquis), Edoxaban (Lixiana)作用機轉: 直接、可逆地抑制游離型及與凝血酶原酶複合物 (prothrombinase complex) 結合的Xa因子。
藥物動力學: 口服吸收良好。Rivaroxaban 15mg及20mg劑型建議隨餐服用以增加吸收。 不同藥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臟代謝 (CYP3A4) 和腎臟排泄。 Apixaban:約25-30%經腎排泄,其餘經肝膽代謝。 Rivaroxaban:約1/3以活性藥物形式經腎排泄,2/3經肝代謝 (部分代謝物再經腎排泄)。 Edoxaban:約50%經腎排泄。
腎功能不全時均需調整劑量或禁用。 半衰期約5-15小時不等。
臨床適應症: NVAF預防中風。 VTE治療與二級預防。 Rivaroxaban和Apixaban也可用於髖/膝關節置換術後VTE預防。 Rivaroxaban (低劑量) 合併Aspirin可用於特定高風險冠心病或周邊動脈疾病病人。
劑量與監測: 固定劑量,依適應症、腎功能、體重 (Edoxaban)、並用藥物等調整。 常規不需監測。 特殊情況可測 Anti-Xa 活性 (需使用該特定藥物校準的檢測)。
副作用: 出血。 各藥物可能有其特定非出血副作用,但總體耐受性良好。
藥物交互作用: 同時為P-gp和強效CYP3A4抑制劑 (如azole類抗黴菌藥、某些蛋白酶抑制劑) 會顯著增加DOACs濃度。 同時為P-gp和強效CYP3A4誘導劑 (如Rifampin,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St. John's Wort) 會顯著降低DOACs濃度。
解毒劑: Andexanet alfa (Andexxa, Ondexxya): Factor Xa的誘餌蛋白,可結合並中和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台灣目前可近性有限且昂貴。若Andexanet alfa不可得,可考慮使用PCC (4因子PCC,如Beriplex P/N, Kaskadil),但證據等級不如特異性解毒劑。
五、間接Xa因子抑制劑 (Indirect Factor Xa Inhibitor)
代表藥物: Fondaparinux (Arixtra)作用機轉: 合成的五醣體 (pentasaccharide),選擇性地與AT-III結合,增強其對Xa因子的抑制作用,不抑制凝血酶。
藥物動力學: 皮下注射,生體可用率100%。 半衰期長 (約17-21小時),可每日一次給藥。 主要經腎臟排泄,嚴重腎功能不全 (CrCl < 30 mL/min) 禁用。
臨床適應症: VTE治療與預防。 ACS (NSTEMI)。 可用於HIT病人的抗凝治療 (off-label use in some regions)。
劑量與監測: 固定劑量,依體重調整 (用於VTE治療)。 常規不需監測。
副作用: 出血。 不會引起HIT (因其不與血小板因子4結合)。
解毒劑: 無特異性解毒劑。 Protamine sulfate無效。嚴重出血時考慮rFVIIa或PCC,但證據有限。
選擇抗凝血劑的考量因素
病人因素: 適應症: NVAF, VTE, 機械瓣膜等。DOACs目前不適用 於機械瓣膜或中重度二尖瓣狹窄的AF病人。腎功能: 非常重要!多數DOACs、LMWH、Fondaparinux需依CrCl調整劑量或禁用。Warfarin相對可在嚴重腎病變患者使用,但INR監測需更謹慎。肝功能: 嚴重肝病可能影響凝血因子合成及藥物代謝,需謹慎。某些DOACs在Child-Pugh B/C級肝硬化病人禁用或不建議使用。出血風險: 使用HAS-BLED評分等工具評估。高風險者需更謹慎選擇藥物及劑量。中風風險 (AF病人): 使用CHA₂DS₂-VASc評分。體重: 極端體重 (過輕或過重) 可能影響某些藥物 (尤其LMWH, DOACs) 的效果與安全性。懷孕/哺乳: 懷孕首選LMWH。Warfarin致畸胎。DOACs禁用於懷孕及哺乳。藥物交互作用潛力: Warfarin交互作用多。DOACs也有P-gp和CYP3A4相關交互作用。病人偏好與服藥順從性: 口服vs注射,每日一次vs多次,是否需監測等。費用與健保給付: 台灣健保對DOACs的給付有其規範 (如AF需CHA₂DS₂-VASc分數達一定標準,VTE使用期限等)。
藥物特性: 起效速度。 半衰期。 是否有解毒劑及其可近性。
DOACs vs. Warfarin 比較 (用於NVAF和VTE)
特殊情況下的抗凝治療
懷孕: 首選LMWH。 Warfarin在第一孕期禁用,中後期若必要可考慮,但產前需換回LMWH/UFH。 DOACs禁用。
腎功能不全 (CKD): Warfarin:仍可使用,但INR波動可能較大,需密切監測。 LMWH/Fondaparinux/DOACs:需依CrCl調整劑量,嚴重腎衰竭 (如CrCl < 15-30 mL/min,依藥物不同) 時多數禁用或不建議使用。Apixaban在ESRD透析病人中有部分數據支持低劑量使用,但需謹慎。
肝功能不全: Warfarin:肝病影響凝血因子合成,INR可能不穩定,需謹慎。 DOACs:中度至重度肝功能不全 (Child-Pugh B或C) 時,部分DOACs禁用或不建議使用。
惡性腫瘤相關血栓 (CAT): 傳統上LMWH為首選。 近年研究顯示部分DOACs (如Edoxaban, Rivaroxaban, Apixaban) 在特定癌症病人中,其療效不劣於LMWH,且為口服較方便。但需注意消化道癌症病人使用DOACs的出血風險可能較高。
橋接治療 (Bridging Therapy): 當Warfarin治療中斷 (如手術) 或起始治療INR未達標時,短期使用作用較快的注射型抗凝劑 (LMWH或UFH)。 DOACs因起效快、半衰期短,多數情況下手術前後不需常規橋接。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