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群鏈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
我們來詳細介紹 A 群鏈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也就是化膿性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這是在臨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種細菌,能引起多種疾病,從相對輕微的咽喉炎、皮膚感染到危及生命的侵襲性感染及免疫性後遺症。
A 群鏈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 / Streptococcus pyogenes )
1. 微生物學特性 (Microbiology)
分類: 屬於鏈球菌屬 (GenusStreptococcus ),根據細胞壁上的碳水化合物抗原 (Lancefield 抗原) 分為 A 群。形態: 革蘭氏陽性球菌 (Gram-positive cocci),通常排列成鏈狀 (chains)。溶血性: 在血基培養皿 (blood agar plate) 上表現為β-溶血 (beta-hemolysis) ,能完全溶解紅血球,產生透明的溶血環。過氧化氫酶試驗 (Catalase test): 陰性 (可與葡萄球菌區分)。Pyrrolidonyl arylamidase (PYR) test: 陽性,是快速鑑定 GAS 的方法之一。Bacitracin 敏感性: 對 Bacitracin 敏感 (0.04 U),可用於初步鑑定 (但特異性非100%)。
2. 致病因子與毒力因子 (Virulence Factors)
M 蛋白 (M protein): 是 GAS 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位於菌體表面。 具有 抗吞噬作用 (anti-phagocytic),能結合纖維蛋白原 (fibrinogen) 和補體調節蛋白 (如 factor H),抑制補體活化。具有高度變異性,是 GAS 血清分型的基礎 (超過200種 M 型)。針對特定 M 型產生的抗體具有保護力,但不會對其他 M 型產生交叉保護。 某些 M 型與風濕熱的發生有關 (rheumatogenic strains)。
玻尿酸莢膜 (Hyaluronic acid capsule): 化學結構與人體結締組織中的玻尿酸相同,因此 不具免疫原性 (non-immunogenic),能幫助細菌逃避宿主免疫辨識。具有抗吞噬作用。
鏈球菌溶血素 (Streptolysins): 鏈球菌溶血素 O (Streptolysin O, SLO): 對氧不穩定 (oxygen-labile),具有細胞毒性,能溶解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SLO 具有免疫原性,感染後產生的抗體 (Anti-Streptolysin O, ASO) 是診斷近期 GAS 感染的重要血清學指標。鏈球菌溶血素 S (Streptolysin S, SLS): 對氧穩定 (oxygen-stable),不具免疫原性,同樣具有細胞毒性,是造成血基培養皿上 β-溶血的主要原因。
鏈球菌致熱外毒素 (Streptococcal Pyrogenic Exotoxins, SPEs): 也稱為紅疹毒素 (erythrogenic toxins),包括 SPE-A, SPE-B, SPE-C 等。 屬於 超級抗原 (superantigens) ,能非特異性地活化大量 T 細胞,導致細胞激素大量釋放 (cytokine storm),引起發燒、皮疹 (猩紅熱的特徵) 及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 (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 STSS)。
鏈球菌激酶 (Streptokinase, SK): 能活化纖維蛋白溶酶原 (plasminogen) 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 (plasmin),溶解纖維蛋白凝塊,幫助細菌在組織中擴散。
去氧核糖核酸酶 (Deoxyribonucleases, DNases A-D): 能分解宿主細胞釋放的 DNA,降低膿液的黏稠度,幫助細菌擴散。 Anti-DNase B 抗體是診斷近期 GAS 感染的另一血清學指標,尤其在皮膚感染後,ASO 可能不會明顯升高,此時 Anti-DNase B 更具參考價值。
其他酶類: 透明質酸酶 (Hyaluronidase): 分解結締組織中的透明質酸,促進細菌在組織間隙擴散。C5a 胜肽酶 (C5a peptidase): 降解補體成分 C5a,C5a 是一種趨化因子,能吸引吞噬細胞。此酶能削弱宿主的早期免疫反應。
3.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儲存宿主: 人類是 GAS 的主要儲存宿主,常見於咽喉部和皮膚。傳播途徑: 主要透過飛沫傳播 (呼吸道分泌物) 或直接接觸 受感染的皮膚病灶或污染物。好發族群與季節: 咽喉炎: 好發於 5-15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在溫帶地區秋冬季和早春較常見。皮膚感染 (如膿痂疹): 在溫暖潮濕的氣候及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較常見,各年齡層均可發生。
無症狀帶原者: 部分人群 (尤其學齡兒童) 可能為咽喉部無症狀帶原者。台灣情況: 台灣地區 GAS 感染亦屬常見。Macrolide 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比例在某些研究中顯示有上升趨勢,臨床用藥需注意。風濕熱及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的發生率已大幅下降,但仍需警惕。
4.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鏈球菌咽喉炎/扁桃腺炎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Tonsillitis): 症狀: 突發性喉嚨痛、吞嚥疼痛、發燒 (常 >38.3°C)、頭痛、噁心、嘔吐、腹痛 (尤其兒童)。理學檢查: 咽部紅腫、扁桃腺腫大且可能覆蓋灰白色滲出物 (exudates)、上顎瘀點 (palatal petechiae)、頸部淋巴結腫痛 (tender anterior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通常不伴隨 咳嗽、鼻炎、聲音沙啞等病毒感染常見症狀。鑑別診斷: 需與病毒性咽喉炎區分。可使用臨床評分系統如Centor criteria (扁桃腺滲出物、頸前淋巴結腫痛、近期無咳嗽、發燒史,各1分) 或FeverPAIN score (Fever, Purulence, Attend rapidly <3 days, Inflamed tonsils, No cough/coryza) 輔助判斷。
猩紅熱 (Scarlet Fever): 由產生鏈球菌致熱外毒素 (SPEs) 的 GAS 菌株引起,通常伴隨咽喉炎。 特徵: 皮疹: 發燒後 12-48 小時出現,典型的細沙紙樣紅疹 (sandpaper rash),觸感粗糙,從頸部、軀幹開始擴散至四肢,但通常不侵犯掌跖和臉周口鼻三角區 (circumoral pallor)。Pastia's lines: 在皮膚皺褶處 (如腋窩、腹股溝、肘窩) 出現線狀瘀點或色素沉著。草莓舌 (Strawberry tongue): 初期舌苔厚白,舌乳頭紅腫突出 (white strawberry tongue),後期舌苔脫落,舌面鮮紅,乳頭突出 (red strawberry tongue)。皮疹消退後可能出現脫屑 (desquamation),尤其在指尖、趾尖。
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SSTIs): 膿痂疹 (Impetigo): 非大疱性膿痂疹 (Non-bullous impetigo): 最常見,由 GAS 或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或兩者混合感染引起。初期為小水疱或膿疱,破裂後形成特徵性的金黃色痂皮 (honey-colored crusts) 。大疱性膿痂疹 (Bullous impetigo):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丹毒 (Erysipelas): 表淺真皮層的感染,伴隨明顯的淋巴管侵犯。 特徵為 界線鮮明 (sharply demarcated) 、隆起、鮮紅色的斑塊,伴有局部灼熱、腫脹、疼痛。好發於臉部和小腿。常有發燒、畏寒等全身症狀。
蜂窩組織炎 (Cellulitis): 侵犯較深層的真皮和皮下組織。 紅腫熱痛的範圍較廣, 界線較不鮮明 。GAS 是常見致病菌之一,但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常見。
壞死性筋膜炎 (Necrotizing Fasciitis): 俗稱「噬肉菌感染」,是一種快速進展、破壞性強、死亡率高的深層軟組織感染,侵犯筋膜層。 臨床表現: 早期可能僅有與外觀不成比例的劇烈疼痛 (pain out of proportion to physical findings)。隨後皮膚出現紅腫、發熱、水疱、血疱、皮膚壞死變黑。可伴有捻髮音 (crepitus,若有產氣菌混合感染)。全身毒性症狀明顯,如高燒、心搏過速、低血壓、意識改變。治療: 需緊急外科清創 (surgical debridement)、廣效抗生素 (通常包含 Penicillin + Clindamycin 針對 GAS) 及支持治療。
其他: 淋巴管炎 (lymphangitis)、癤 (furuncle)、癰 (carbuncle) 等。
其他化膿性感染 (較少見但嚴重): 菌血症 (Bacteremia): 可無明確感染灶,或繼發於局部感染。肺炎 (Pneumonia): GAS 肺炎相對少見,但可為社區型肺炎的病因之一,常伴有肋膜積液或膿胸 (empyema)。骨髓炎 (Osteomyelitis) / 化膿性關節炎 (Septic arthritis): 可經由血行播散或鄰近感染灶蔓延。腦膜炎 (Meningitis) / 腦膿瘍 (Brain abscess): 非常罕見。產褥熱 (Puerperal sepsis): 產後子宮內膜感染,曾是產婦死亡主因之一。
急性風濕熱 (Acute Rheumatic Fever, ARF): 通常在 GAS 咽喉炎後 2-4 週發生 (潛伏期平均約 19 天)。 主要侵犯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膚。 診斷依據 Jones Criteria (2015年修訂版): 需有近期 GAS 感染的證據 (如喉頭培養陽性、RADT 陽性、ASO 或 Anti-DNase B 效價上升),加上:主要表現 (Major manifestations): 心臟炎 (Carditis): 可影響心內膜、心肌層、心包膜,是最嚴重併發症,可能導致慢性風濕性心臟病 (chron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造成瓣膜損傷 (最常影響二尖瓣)。關節炎 (Arthritis): 通常是游走性、多發性大關節炎 (migratory polyarthritis),疼痛明顯但通常不留後遺症。舞蹈症 (Sydenham's chorea / St. Vitus' dance): 不自主、無目的、快速的肢體和臉部肌肉抽動,常在感染後數月出現。結節樣紅斑 (Erythema marginatum): 非搔癢性、環狀或半環狀紅斑,邊緣清晰,中央蒼白,主要分佈於軀幹和近端肢體。皮下結節 (Subcutaneous nodules): 無痛性、可移動的小結節,位於骨突處或肌腱附近 (如肘、膝、腕關節伸側)。
次要表現 (Minor manifestations): 發燒 (Fever ≥38.5°C for low-risk populations; ≥38°C for moderate/high-risk populations) 關節痛 (Arthralgia) ESR (≥60 mm/hr for low-risk; ≥30 mm/hr for moderate/high-risk) 或 CRP (≥3.0 mg/dL) 升高 心電圖 PR 間期延長 (Prolonged PR interval)
診斷標準: 初次發作需 2 個主要表現,或 1 個主要表現 + 2 個次要表現。復發則標準較寬鬆。重要性: 適當治療 GAS 咽喉炎可有效預防 ARF。
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絲球腎炎 (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APSGN): 可在 GAS 咽喉炎 (潛伏期 1-2 週) 或皮膚感染 (潛伏期 3-6 週) 後發生。 由特定「致腎炎性菌株 (nephritogenic strains)」的 GAS 引起。 臨床表現 (腎炎症候群 Nephritic syndrome): 血尿 (Hematuria): 肉眼可見 (可樂色或茶色尿) 或鏡下血尿。蛋白尿 (Proteinuria): 通常為輕至中度。水腫 (Edema): 常見於眼瞼和下肢。高血壓 (Hypertension): 因體液滯留引起。少尿 (Oliguria)、腎功能下降 (BUN, Creatinine 升高)。
血清學: ASO 效價常升高 (咽喉炎後),Anti-DNase B 效價升高 (咽喉炎或皮膚感染後均可能)。血清補體 C3 常降低。預後: 兒童預後普遍良好,多數可完全恢復腎功能。成人預後相對較差,部分可能發展為慢性腎臟病。注意: 抗生素治療急性 GAS 感染無法 預防 APSGN 的發生 (與 ARF 不同)。
5. 診斷 (Diagnosis)
臨床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咽喉炎的 Centor criteria、猩紅熱的皮疹、丹毒的界線分明紅斑等。微生物學檢查: 喉頭拭子培養 (Throat swab culture): 診斷 GAS 咽喉炎的黃金標準。需正確採樣 (雙側扁桃腺及後咽壁)。培養結果約需 24-48 小時。快速抗原偵測檢測 (Rapid Antigen Detection Test, RADT): 可在數分鐘內提供結果,特異性高 (>95%),但敏感性較培養低 (約 70-90%)。若 RADT 陽性,可確診 GAS 咽喉炎並開始治療。 若 RADT 陰性,在兒童及青少年 (ARF 高風險族群),建議加做喉頭拭子培養以確認 (因偽陰性可能導致漏診而增加 ARF 風險)。成人若 RADT 陰性,通常不需再做培養 (ARF 風險較低)。
血液培養 (Blood culture): 用於懷疑菌血症、STSS 或其他侵襲性感染時。傷口/組織培養 (Wound/Tissue culture): 用於皮膚軟組織感染,尤其是壞死性筋膜炎 (需取深部組織)。
血清學檢查 (主要用於診斷非化膿性併發症): ASO (Anti-Streptolysin O) 效價: 感染後 1 週開始上升,3-6 週達高峰。效價升高提示近期曾有 GAS 感染。對咽喉炎後的 ARF 和 APSGN 診斷有幫助。皮膚感染後 ASO 可能不升高或輕微升高。Anti-DNase B 效價: 感染後 2 週開始上升,6-8 週達高峰。對咽喉炎和皮膚感染後的併發症診斷均有幫助,尤其在皮膚感染後 ASO 不高時更具價值。同時檢測 ASO 和 Anti-DNase B 可提高檢出近期 GAS 感染的敏感性。
6. 治療 (Treatment)
治療目標: 緩解急性症狀。 預防化膿性併發症 (如扁桃腺周圍膿瘍 peritonsillar abscess)。 預防急性風濕熱 (ARF) (此為治療 GAS 咽喉炎的關鍵目標)。減少細菌傳播。
藥物選擇: Penicillin 類抗生素仍是首選 ,因其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窄譜,且 GAS 至今對 Penicillin 仍普遍敏感。口服 Penicillin V: 兒童及成人咽喉炎常用,療程需10 天 以確保根除細菌並預防 ARF。肌肉注射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單次注射即可,適用於服藥順從性不佳或無法口服者。口服 Amoxicillin: 口味較佳,兒童接受度高,每日一次或兩次給藥,同樣需 10 天療程。
對 Penicillin 過敏者: 第一代頭孢菌素 (Cephalosporins): 如 Cephalexin,療程 10 天。若為非立即型或非嚴重型 Penicillin 過敏可考慮。Macrolides: 如 Azithromycin (療程 5 天)、Clarithromycin (療程 10 天)、Erythromycin (療程 10 天)。需注意各地區 Macrolide 抗藥性問題。台灣部分研究顯示 GAS 對 Macrolides 的抗藥性比例不低。Clindamycin: 療程 10 天。也用於抑制毒素產生,在 STSS 或壞死性筋膜炎時常與 Penicillin 合併使用。
侵襲性 GAS 感染 (Invasive GAS disease),如壞死性筋膜炎、STSS: 經驗性廣效抗生素: 初始治療常需覆蓋多種可能病原。針對性治療: 一旦確認為 GAS,標準治療為高劑量 Penicillin G 靜脈注射 + Clindamycin 靜脈注射 。Clindamycin 可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減少毒素產生,且其效果不受細菌生長階段影響 (Eagle effect,Penicillin 在細菌快速增殖期效果最好,但在菌量極大或靜止期效果下降)。外科清創 (Surgical debridement): 對於壞死性筋膜炎至關重要,需儘早且徹底清除壞死組織。支持治療: 包括輸液、升壓劑、呼吸支持等。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在 STSS 患者中可考慮使用,可能中和循環中的超級抗原及毒素,但其確切療效仍有爭議。
7. 預防 (Prevention)
一般預防: 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咳嗽或打噴嚏時遮住口鼻。 避免與患者共用餐具或密切接觸。
預防急性風濕熱 (ARF): 初級預防 (Primary prevention): 及時診斷並以足夠療程的抗生素 (通常為 Penicillin 10 天) 治療 GAS 咽喉炎。二級預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針對已發生過 ARF 的患者,需長期給予預防性抗生素 (通常為每月注射 Benzathine penicillin G 或每日口服 Penicillin V/Sulfadiazine),以預防 GAS 感染復發及 ARF 復發,進而避免或減緩風濕性心臟病的進展。預防期限依據是否有心臟侵犯及其嚴重程度而定,可能需持續數年至終身。
疫苗: 目前尚無常規使用的 GAS 疫苗。疫苗研發的主要挑戰在於 M 蛋白的高度變異性,以及需避免疫苗引發類似風濕熱的自體免疫反應。
8. 台灣本土考量
抗生素抗藥性: 需留意台灣本土 GAS 對 Macrolide 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情況,臨床選擇替代藥物時應納入考量。疾病發生率: 雖然 ARF 和 APSGN 在台灣的發生率已顯著降低,但臨床醫師仍應對其典型表現保持警覺,尤其在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侵襲性感染: 壞死性筋膜炎等嚴重侵襲性 GAS 感染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進展迅速且致命,需早期診斷與積極處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